我市"泥鳅苗种繁育及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南通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技术通过在稻田中开展生态养鳅,实现了每亩收获无公害稻谷500千克以上,同时增产泥鳅100千克以上,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不仅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1.田间工程建设
稻田生态养殖的田间工程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沟组成。环沟沿田岸四周开挖,宽2-4米,深0.5米;田间沟按"#"、"+"或"艹"形设置,宽、深0.3~0.4米;暂养沟设在田的一端,宽4米,深0.8~1.0米。这些沟渠总面积占稻田15%~25%。
2.防护设施建设
采用防逃墙和防偷网等防护设施。防逃墙高100厘米,埋入土内40厘米,高出地面60厘米,四角成圆弧形。防偷网高1.5米以上,用木桩或竹桩固定。进排水口成对角设置,并用双层网封好。
3.苗种放养
放养前10天每亩施放干鸡粪200千克培肥水质。放养时用3%~4%食盐水消毒鳅种。每亩放养3厘米规格鳅种1万尾,先在暂养池暂养,待秧苗抛栽15天后放入稻田。
4.水稻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抗虫优质稻种,浸种前用浸种灵处理。移栽时要求扩行稀植,行距30厘米,株距14厘米,每亩1.7万穴。移栽后25~30天放水烤田。根据病虫害情况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并随即注换新水。
5.泥鳅养殖管理
定期追施有机肥保持水质,每月每亩追施鸡粪50千克。投喂动植物混合饵料,根据水温调整比例。日投饵量按鱼体重7%~15%。日常做好巡田、防逃、防病等工作。
试验结果表明,302亩试验田共收获稻谷154.02吨,泥鳅32.01吨,创产值82.39万元。平均每亩产稻谷510千克,泥鳅106千克,利润1364元。与传统种植相比,每亩减少农药用量0.43千克,化肥49.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