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的维管束病害,常见症状包括萎蔫型和枯斑型。萎蔫型初期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似缺水状,逐步向下发展,叶不变色,中午时症状明显,以后随病情发展,叶片开始褪色并向内卷,下垂,后倒伏枯死。枯斑型症状从基部叶片开始并逐渐向上蔓延,叶尖或叶缘呈褐色,后渐蔓延,叶肉呈黄绿色或灰绿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呈明显斑驳状,同时叶尖渐枯干并向内纵卷,枯斑叶自下向上蔓延,后全株枯死。
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叶片边缘或全叶黄枯,并向上卷曲,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至全株。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植株症状也有很大差别。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受害叶初在叶尖或叶缘处生水渍状暗绿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叶背病斑边缘生一圈白色霉层,严重时病叶萎蔫变褐枯死,甚至整株叶片枯焦。
苗期发病,病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分枝少,叶片变小,叶上产生褐色斑块,皱缩,叶缘焦枯上卷,严重时可导致死苗。开花后发病,叶片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叶片初呈水浸状,后变灰绿色,枯黄色死亡,但枯叶不脱落。病株茎杆绿色,剖视维管束呈黄褐色。病薯缩小,皮色稍暗,病薯切开后靠近表皮部分形成乳黄色环状变色部分,用手挤压可出现乳黄色菌脓,播种前切块时病薯症状明显,轻者可见部分维管束变色,重者几乎整个环完全腐烂,均有软腐细菌二次感染,使皮层与髓部成环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