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西葫芦白粉病传播规律?

发布日期:2023-04-01 12:21

西葫芦白粉病由白粉病菌引起,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可萌发,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因此,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

西葫芦拉秧后,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继续在夏季种植的瓜类蔬菜和一些花卉上危害。在秋季再次利用温室种植时,露地瓜类蔬菜上的西葫芦白粉病分生孢子随气流和灌溉水传入温室中,成为初侵染源,从叶面直接侵入。白粉病可在月季花或大棚及温室的瓜类蔬菜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大棚再侵染主要是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灌水传播。由于此菌繁殖速度快,易导致流行。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决定于湿度。因此,大棚湿度大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加快流行速度,温度过高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是当高温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病源,此病即流行。

西葫芦白粉病的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在来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内为害越冬。南方菜区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越冬和越夏。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10―25℃均可发病,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病害发展迅速。生长后期,植株生长衰弱病害严重。种植过密、生长期缺肥亦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