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黑腐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2-10-08 23:48

病菌主要在患病肉质根上越冬,也可在土壤内或病残茎叶上越冬。危害地下肉质根时,有无伤口均可侵入,但通常发展较慢,在秋季收获时很少表现严重症状。但在堆贮入窖后,则会逐渐发展为严重黑腐。病根上大量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都可继续接触传病。当春季将带病种根定植到田间后,随地温的上升而快速发病,导致整个种根变黑腐朽,地上部分萎蔫枯死。发病盛期多在6月份,24~26℃最适于发病。肥料、风雨或农具等传播蔓延。一般与十字花科连作,或高温多雨天气及高湿条件,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病菌在种子、田间病残体以及种株上越冬。种子带菌是发病的主要来源,在田间通过灌溉水、雨水及虫伤或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传播蔓延,病菌从叶缘处水孔或叶面伤口侵人,继而形成系统侵染。一般多雨结露、平均气温在151;~2℃℃时,危害较重。地势低洼、浇水过多、排水不良、早播、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中耕施肥时伤根以及虫害严重、施用未腐熟肥料均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加重发病。贮藏期高温,也能使病害加剧发展。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病菌借气流传播蔓延。温暖多雨天气容易发病。在气温25℃~30℃,高温、多雨、结露时间长的情况下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