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菌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2-07-25 11:07

茄子菌核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种子上越冬。翌春茄子定植后菌核萌发,抽出子囊盘即散发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寄主上,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进行浸染。子囊孢子萌发先侵害植株下部叶片和花瓣,受害花瓣及叶片脱落,菌核本身也可以产生菌丝直接侵人近地面茎叶和果实。温度16〜20°C、相对湿度85〜100%条件下茄子最易发病。其以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发病借气流传播到寄主发病。

茄子菌核病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穿过寄主表皮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扩散和破坏邻近未被病原物侵染的组织,并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病叶与健叶或茎杄间接触,带病花瓣落在健叶上,病菌就可以扩展而使健全的茎叶发病。菌核存活适宜干燥土壤,可存活3年以上,浸没入水中约存活1个月。

茄子菌核病发病条件:病菌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子囊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最适温度为15~20℃,最宜湿度为99%左右。在棚内低温高湿条件下往往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