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霜霉病由芸薹霜霉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源。白菜在育苗期间和春季定植后,卵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或由潜伏在种子上的菌丝侵入幼苗。而秋季棚室白菜的菌源主要来自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病菌侵入寄主后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在侵染。病菌产生孢子囊的最佳温度为8~12度。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25度,以7~13度为最佳温度。在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和水滴中,孢子囊3~4小时可萌发,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度;卵孢子的萌发温度大致和孢子囊一致。棚室内湿度大,温度为16度左右,偏施氮肥,发病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平均气温为16℃左右,病斑在16~20℃扩展最快,高湿是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的重要条件,多雨时病害常严重发生,田间高湿,即使无雨,病情也加重。北方大白菜莲座期以后至包心期,若气温偏高,或阴天多雨,日照不足,多雾,重露,病害易流行。冬季病害扩展不快,并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翌春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獎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人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气温偏高、阴天多雨、日照不足、连作地、多雾露水重等原因则发病重。白菜霜霉病的防治可选用氯氟异丙尿酸防治,用链霉素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