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保护地设施多为永久性建筑,连续多年栽植高产的蔬菜作物,普遍施用农家肥量少,而施入化肥量增多,年复种指数高,土壤得不到休闲与养护,导致土壤质地严重恶化。尤其是使用年限长的保护地土壤,因土壤质地恶化严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表现出各种不良的生理症状并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程度。为了使土壤持续利用,对多年延用的保护地土壤应进行改良与养护,恢复和提高土壤的物理性状及有机养分含量,是保护地蔬菜作物持久发展的基础条件。
平衡施肥,减少农药使用量,多施有机肥,养地与用地相结合,轮作倒茬。修复土壤板结、盐渍化,改善土壤颗粒结构,消除土壤病源菌及作物产生的自毒物质。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蔬菜保护地土壤修复包括加强多施有机肥,减少农药量实施,轮作或休作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及有机养分含量。保护地蔬菜修复是指“五道防线”即高温熏杀、生物预防、栽培预防、冲灌杀灭以及阻止再传入。高温熏杀这道防线即结合高温闷棚,通过施用熏杀药剂来达到消灭土传病虫害的目的。常用的药剂有威百亩、石灰氮、棉隆等。其方法大致是:清园;翻地前3天浇一遍水;结合施入有机肥一起,使用旋耕机进行翻地;开深20厘米间距30厘米左右深沟;施药并及时覆土盖膜;密闭棚室,熏蒸15天左右;揭膜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