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土豆环腐病的发病规律?

发布日期:2021-06-15 04:13

环腐病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也可以在盛放种薯的容器上长期成活,成为薯块感染的一个来源。病菌随种薯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面越冬。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病菌在田间通过伤口侵入,借助雨水或浇水时传播蔓延。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薯调运。环腐病菌主要靠切刀传播,据试验切一刀病薯可传染24~28个健薯。经伤口侵入,不能从气孔、皮孔、水孔侵入,受到损伤的健薯只有在维管束部分接触到病菌才能感染。土豆环腐病发是一种检疫性病害,主要危害土豆的维管束组织,可分为枯斑型和萎蔫型,受害植株生长迟缓,节间缩短,瘦弱,分枝减少,叶片变小;受害较晚的植株,症状不明显,仅顶部叶片变小,不表现萎蔫。病薯播种后,病菌在块茎组织内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后,部分芽眼腐烂不能发芽。出土的病芽中,病菌沿维管束上下扩展,引起地上部植株发病。马铃薯生长后期,病菌可沿茎部维管束经由匍匐茎侵入新生的块茎,感病块茎作种薯时又成为下一季或下一年的侵染来源。本病发病适温一般偏低,在18-24℃之间,土温超过31℃时,病害发生受到抑制。故此病多发生在北方马铃薯产区,在马铃薯生育期间干热缺雨,有利病情扩展和显现症状。土豆环腐病是土传性病害,病菌通过伤口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