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发病条件?

发布日期:2021-05-19 11:12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等。该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片上,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受害叶片初现青灰色斑点,后沿叶脉扩展,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长梭形或纺锤形大斑,严重时病斑连片,导致叶片枯死。高温潮湿时,病斑表面会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和苞叶染病时,也呈现类似症状。

该病害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大斑凸脐蠕孢真菌,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单生或丛生,暗橄榄色,有2~8个隔膜。分生孢子纺锤形,中央最宽,向两端渐狭,多向一方弯曲,有2~8个隔膜。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但不是主要侵染源。植株感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包括:

1.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该病大发生的主要诱因。

2.当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3.品种的抗病性。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并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

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

3.药剂防治,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