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等有价值成分,对其处理应给予足够重视。主要用途包括生活原料、牲畜饲料、造纸及工业原料、肥料和其他手工业原料。由于利用程度不高,很多秸秆被焚烧或丢弃,易引发火灾并导致环境污染。畜牧业需要大量秸秆进行喂养,秸秆的饲料加工成为新方向。通过专用机械设备将秸秆加工成块状或颗粒状肥料,具有天然成熟香味,提高牲畜食用量。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现状及应用范围显示了其回收利用的潜力。我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秸秆处理利用工作,通过农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和通知,建设了示范县,为秸秆回收利用奠定了基础。国务院颁布的相关纲要和实施方案,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秸秆的规范化治理。农业部制定了技术规范,以便对秸秆利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我国农作物年产量近7亿吨,秸秆资源的可开发性巨大。尽管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随意焚烧及丢弃现象仍存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明确的秸秆应用途径包括饲料化、燃料化、材料化及基料化等,相关研究和工作人员应深入探索利用技术与途径。
以秸秆作为饲料的传统方式,如未加工直接喂养或铡刀切成小段,牲畜消化率低,营养成分有限,难以满足长期喂养需求。随着农业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青贮收获机在牧区的广泛应用,通过微发酵处理,秸秆和粮食混合饲料的营养和口感大幅提升。结合科学饲养技术和快速育肥技术的进步,我国对秸秆饲料化加工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机械化生产线生产的熟制成品秸秆饲料投入市场,为秸秆饲料化处理和畜牧业的饲料使用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秸秆的应用范围广泛,随着工业及生产加工技术的进步,可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多。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制作农用肥料、牲畜饲料、生活及生产燃料等。利用秸秆制作农用肥料,通过加工处理可以成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天然肥料。利用秸秆制作牲畜饲料,利用青贮、碱化、氨化、微贮等技术,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程度。利用秸秆制作生活及生产燃料,通过发酵气化处理产生沼气,成为农村区域性燃料供给的良好能源,同时从秸秆中的葡萄糖获取工业酒精,为节约传统能源和利用新能源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