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和农田作业两个方面。在道路运输中,农用车辆(主要是拖拉机)的安全管理较为薄弱,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拖拉机本身的安全系数低、噪音大,以及超载和非法载人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农田作业中,农机的安全管理往往被忽视,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但实际上农田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并不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首先,深入农村,加强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源头抓起,对无牌无证的车辆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加强对乡村道路的农机事故隐患问题治理,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加强对驾驶人员水平及车辆证照等的综合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其次,把好检验关,规范拖拉机驾驶员考试制度。清理考验员,采取资格认证制度,不合格的禁止上岗;建立健全考试制度,规范考验员的行为,严格考试程序,明确责任,严把考试关,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完善登记制度,把好检验关,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禁止办证上牌;进一步搞好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加强生产装备管理。
再次,完善教育,提高安全教育水平。农机安全部门要遵循有关条例的规定,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水平,加强业务知识与驾驶操作技能的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审核关,同时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将农民培养成合格的驾驶员。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的宣传,使农民了解更多的农机安全使用知识。对没有按照规章搭乘拖拉机的人员进行教育。
最后,加强监理,加强农机安全的管理。加强源头管理,确保农业机械安全;强化田间道路检查,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展开创立安全农机,推进新乡村建立活动,加强人们对农机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推进农机监理业务任务;推进农机安全管理,采取严格的检查制度,减少事故率;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标准化的建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农机安全宣扬教育任务,普及到个人;推进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体制化的完善。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全面提升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全面推进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