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拔节孕穗期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1-05-16 19:35

今年梅雨期长,梅雨量大,历史罕见。梅雨对我市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一是水稻栽插进度慢,移栽期长,部分田块到6月底7月初方才移栽结束,早、晚苗情差异大。二是移栽早的、发苗好的田块由于前期雨水多,搁田措施难到位,群体偏大;移栽迟的,秧龄拉长,发苗迟缓。三是强降雨导致部分田块长期淹水,土壤通气差,秧苗僵而不发,群体不足。总体看7月上旬前我市水稻生育进程偏迟,发苗较差,但进入7月中旬后,天气转好,气温回升,光照充足,水稻生长加快,扭转了前期生育进程较慢、苗数不足的局面。根据7月25日苗情,手栽秧叶龄9.5-12.8,平均10.9,每亩苗数20.6-36.5万,平均27.4万;机插秧叶龄8.5-12.3,平均10.6,每亩苗数24.7-47.5万,平均31.7万;抛秧叶龄8.5-12.6,平均11,每亩苗数27.5-41.8万;直播稻叶龄9-11.5,平均10.03,每亩苗数26.3-71万,平均42.4万。

当前,我市水稻即将进入拔节孕穗期,是强根、壮杆、巩固穗数、主攻大穗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水稻复杂的苗情,各地要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加强水稻中期管理,为水稻丰产奠定良好基础。

1、突击做好搁田,确保中期稳长。当前天气晴好,各地要抓住时机认真做好搁田工作。对群体偏大、前期搁田效果较差的抛秧、手栽秧及播种量高、群体过大的直播稻田块,要适当重搁,控制无效分蘖生长,优化群体质量;对群体适中的田块,在叶色明显褪淡之前继续实行轻搁田,促进根系发育;对部分迟播、迟栽茎蘖数不足的机插秧可增施3-5公斤尿素加复配锌、钾肥等,实行带肥轻搁田,促进苗情转化,争取动摇分蘖成穗,提高群体成穗率。对秸秆还田田块除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外,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为主,防止复水后群体反弹和土壤回软,保证穗分化期土、水、气协调,提高抽穗结实期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增加后期群体干物质积累。

2、因苗施用穗肥,主攻壮秆大穗。各地要结合当前苗情长势和前期受灾情况,优化调节肥料运筹策略,重施、普施穗肥。对前期长势正常,搁田措施到位,水稻拔节时叶色正常退淡的田块,促花肥在第一节伸长,叶龄余数3.5时施用,每亩用40%氮钾复合肥(氮28%,钾12%)20公斤左右或者每亩用高浓度复合肥(N:P2O5:K2O比为15:15:15)15公斤加尿素8公斤左右;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0时施用,每亩用尿素5-6公斤。对前期施肥不规范,分蘖肥施用偏迟,搁田效果不好,水稻拔节时群体偏大、叶色较深的田块,要适当推迟施肥时期,并适当减少施用量,可在水稻第二节间伸长、叶色退淡时采取促、保兼顾,一次施用。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群体生长量不足,前期施肥量少、叶色落黄早的田块,穗肥应早施、重施。

3、强化防灾减灾,确保丰产丰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台风、暴雨、异常低温、极端高温和病虫灾害频发的季节,各地要切实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增强防灾减灾的主动。对稻田沟系不配套的田块,要继续清理、疏浚沟系,降低外围水位,确保雨后田间积水排得出;要高度重视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稻曲病等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根据市植保站的病虫防治意见,及时组织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当前长势较旺的稻田,纹枯病发生较重,要及早抓好防治;对部分田块的杂草和直播稻田的杂稻,各地要动员农民,突击做好化除和人工拔除工作,努力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确保水稻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