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8-09-06 18:18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无公害水稻产地环境应具备的条件

1、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

标记:由金色的麦穗、金色的对勾和绿色的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代表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基本色为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

标志:应标明产品名称、质量等级、净含量、生产厂(公司)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贮存方法、产品标准号等。

2、无公害水稻产地应具备的条件。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具体讲:

空气质量。在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每立方米应≤0.25毫克,氟化物应≤7微克;

灌溉水质量。PH在5.5~~8.5之间,每升水总汞≤0.001毫克,总镉≤0.01毫克,总砷≤0.05毫克,铬(六价)≤0.1毫克,总铅≤0.1毫克,石油类≤5.0毫克,挥发酚≤1.0毫克;

土壤环境质量。在PH小于6.5时,每公斤土壤总镉≤0.3毫克,总汞≤0.3毫克,总砷≤30毫克,总铅≤250毫克,总铬≤250毫克;当PH在6.5~7.5之间时,总镉≤0.3毫克,总汞≤0.5毫克,总砷≤25毫克,总铅≤300毫克,总铬≤300毫克;当PH大于7.5时,总镉≤0.6毫克,总汞≤1.0毫克,总砷≤20毫克,总铅≤350毫克,总铬≤350毫克。

第二节绿色食品

1、什么是绿色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是,生产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保持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同等发展的需要。绿色农产品在生产方式上对农业以外的能源采取适当的限制,以更多地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

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安

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2、绿色食品的特征

绿色食品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3、绿色食品的分级

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A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是指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级和AA级的分级标准的区别: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产品,而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产品。A级绿色食品产品包装上以绿底印白色标志,防伪标签的底色也为绿色;AA级绿色食品以白底印绿色标志,防伪标签的底色为蓝色。

4、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质量应具备的条件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第二章无公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第一节种子选择

1、水稻良种应具的特性

水稻良种,一是要具有优良种性,包括高产、抗病虫、抗逆、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等特性;二是要种子优良,具有本品种特性,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发芽健壮整齐,无种传病害,干燥耐贮藏。

2、水稻种子的质量标准

杂交水稻种子的标准是:一级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二级种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

常规水稻种子的标准是:原种纯度不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良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第二节育秧

1、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秧

水稻育秧,目前主要有旱育秧、软盘育抛秧和地膜湿润育秧三种方式,旱育秧和软盘育抛秧是当前要全面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中稻――再生稻地区,全面推广旱育秧或软盘育抛秧;前茬为小春田要推广旱育水管的育秧方式,高海拔山区为了水稻早播、早栽、早成熟,可采取在低坝育寄秧或地膜湿润育秧。

2、适时早播

水稻播种期应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前后茬时间衔接来确定。播种过早,达不到水稻发芽、生长的条件,容易出现烂种、死苗;播种过迟,低坝躲不过高温伏旱,高山躲不过低温阴雨对抽穗扬花的影响。

一般在当地连续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应及时早播。蓄留再生稻的播种期,要满足再生稻的正常抽穗、扬花需要,一般在2月下旬末至3月上旬播种,最迟不超过3月15日;海拔350-600米地区应在3月10-20日播种,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应在3月下旬播种。

3、做好种子播前处理

每亩稻田备种,杂交稻需1-1.25公斤,常规稻需2公斤。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在晒种、选种的基础上进行消毒处理,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浸种2天,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强氯精可湿粉1000-1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4000-6000倍液浸种1天,再进行催芽至“粉嘴谷”。破胸温掌握在38-40℃。

4、选好育秧苗床

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熟旱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苗床。每栽1亩冬水田,旱育秧需净苗床面积10平方米;中苗秧12-14平方米,即每平方米播芽谷130-150克;大苗秧20平方米以上,即每平方米播芽谷50-80克。

5、抓好秧苗期田间管理

播种至出苗前盖严地膜,膜内温度控制在35℃以内;一叶期控制在25℃左右,二叶期控制在20℃左右,晴天白天揭膜炼苗,晚上盖膜。揭膜炼苗应先揭开两头,再揭一边、最后全揭。炼苗期间如遇低温寒潮天气应覆盖地膜保温。若连续遇阴雨天气,出苗后,每天也要揭膜换气半小时左右。

旱育秧出苗前保持苗床土湿润,出苗后至2.5叶期要控水降湿防病。当出现苗床土干发白或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在早、晚揭膜灌足水。湿润秧田秧盘育秧必须在播种后排干厢沟积水,实行旱管,炼苗揭膜后如遇降雨要盖膜遮雨,降低湿度,并在抛栽前头天把秧盘取出放在避雨处。

二叶一心期每亩苗床施清水粪500公斤加尿素2.5-3.0公斤,移栽前5-7天撒施尿素2.5公斤。

播种前及播完种后在苗床四周投放安全鼠药毒饵灭鼠;播种后用50%的辛硫磷40g-50g拌细土撒施在苗床上防蝼蛄等地下害虫;一叶一心期,未用多功能壮秧剂的,旱秧每平方米苗床用70%敌克松1.5克溶水1.5公斤、抛秧每40个秧盘用70%敌克松8克溶水8公斤,均匀喷雾,并补施少量清水使药液渗至根部防治立枯病。杂草多的地块,播种盖土后,旱秧每10平方米、抛秧每40个秧盘分别用杀草丹8克、4克分别溶水2公斤、1公斤喷雾。移、抛栽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75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

6、水稻旱育秧的关键技术环节

一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二是播种前苗床地应灌足底水,保证发苗整齐;三是每15平方米施入1公斤旱育秧壮秧剂;四是施用敌克松药剂防治青枯病和立枯病。水稻播种后,盖土前,每平方米苗床地用2.5克(含量70%)敌克松,兑成600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平方米苗床用1克敌克松,兑成10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五是苗床地应疏松、平整,播种后盖土应均匀,厚度0.5~1厘米。

7、如何防治烂种死苗

水稻育秧过程中容易出现烂种、死苗。一般将水稻现青前称为烂种,现青后称为死苗。发生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种子质量问题,种子成熟不良,贮藏过程中受潮发霉等。二是浸种时换水不勤,种子中毒。三是催芽时温度过高,使种子失去发芽力。

发生死苗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温差过大引起的青枯死苗。二是病菌侵害引起的黄枯死苗。

防止烂种,首先应搞好种子贮藏,避免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受潮、变质、发霉。在育秧时,应选用质量好的种子,并采取选种,晒种,分级育秧等措施,把好种子质量关;在浸种过程中,应勤换水,防止浸种过程中种子中毒。在催芽过程中,应把好温度关,将催芽破胸温度控制在35℃-38℃。

防治死苗,一是应做好温度管理,防止高温或温差过大死苗。地膜育秧在气温高于25℃时,应及时揭膜降温,防止高温伤苗。保温育秧,在秧苗揭膜炼苗时,揭膜面积应由少到多,使秧苗逐渐适应环境温度。二是搞好药剂防治,旱育秧、软盘育秧应采用600倍液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立枯病菌在碱性土壤容易发病,因此碱性土壤在播种后盖土前,每平方米秧地应施用硫磺粉5-10克,使土壤呈酸性,以控制立枯病生长环境;一叶一心时用600倍液敌克松进行苗期防治。三是培育健壮苗,适时移栽。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移栽秧苗,秧苗移栽后应保持田间湿润灌溉,有利于土壤保温增温。

8、水稻壮秧的标准

水稻壮秧的标准:是秧苗根系发达、白根多,叶色浓绿、叶蘖同步、不徒长、无病虫害。

第三节大田栽培

1、适时早栽

我县海拔400米以下区域,常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都有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高温天气出现,对水稻抽穗扬花、灌浆极为不利。因此,要避过高温伏旱天气对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应适时早栽,以提早抽穗,达到优质高产。适时早栽的温度指标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叶龄指标是秧苗平均达到4.0-5.5叶。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栽插。栽插时要提高质量,要求插得浅,行株距直,每窝栽插苗数均匀,秧苗不飘、不浮,大力推广宽窄行和双本插。

2、合理密植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合理密植能协调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善田间的温光条件,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质的累积,增加产量。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类型、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综合考虑。杂交稻、大穗型品种、肥力中偏上的田块和采用抛秧方式的栽(抛)密度偏稀,一般每亩大田栽1.2万窝左右;常规稻、穗数型品种、肥力中偏下的田块和采用手工栽秧方式的密度偏密,一般每亩大田栽1.5-2.0万窝。杂交稻每亩栽1.2-1.5万窝,每窝插2粒谷秧苗,常规稻每亩栽1.8-2.0万窝,每窝栽4-5粒谷秧苗,保证杂交稻基本苗达到每亩2-3万,常规稻达到每亩7-10万。

3、推广平衡施肥节本增效技术

无公害优质稻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保证磷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针对性施用硫酸锌肥,推广施用无公害水稻专用肥或复合肥(提倡施用“农大哥”牌生物肥)。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化肥深施。禁止施用带污染的有机物和工厂污泥、废渣,禁止施用未经农业部门登记的肥料,禁止施用激素类肥料。

无公害水稻生产适宜施用优质有机肥,有机肥以头年稻草还田为主,栽秧前半个月每亩施腐熟畜禽粪肥1500~2000公斤;化学肥料施用量根据当地土壤特性而定,一般纯养分含量为45%的专用肥、复合肥,每亩用量25~30公斤;纯养分含量为25%的专用肥或复合肥,每亩用量40~50公斤(可施1.0―1.5公斤“农大哥”牌生物肥)。施用单质化学氮肥、磷肥、钾肥的地方,一般是酸性、中性土壤,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或碳铵35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5~3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作底肥(配1.0―1.5公斤“农大哥”牌生物肥),尿素5公斤作追肥。钙质紫色土(碱性土壤)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或碳铵30~35公斤,过磷酸钙25~35公斤,氯化钾4~5公斤,硫酸锌1.5公斤左右(加1.0―1.5公斤“农大哥”牌生物肥作底肥),尿素5公斤作追肥,使之产生固氮解磷解钾效果,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

4、无公害水稻的水浆管理

无公害水稻应采取浅水栽秧,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即开始脱水晒田,多次轻晒。晒田时,放水落干,待田面无水3~5天后,再上新水,保水2~3天后,再放水落干,如此往复2~3个回合控制无效分蘖。预防干旱,一般宜采用深水层控无效分蘖,但水层深度不宜超过15厘米,维持时间7~15天。此后保持浅水层。有水抽穗、灌浆,干湿交替壮籽。灌浆结实期后,坚持干干湿湿,间隙灌溉,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防止后期脱水过早影响优质稻谷品质,直到收割前5~7天,上最后一次跑马水。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实施健身栽培,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值以下,并保证稻米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相关规定。

物理防治:一是采用人工捕杀,如摘卵块、拔枯心苗;二是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灯光诱杀或性激素诱杀等;三是人工薅锄或拔除杂草,同时拔除病虫危害植株。

生物防治:一是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天敌种群多样性。通过田坎增种玉米、豆科等农作物,结合农事活动。为青蛙、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提供栖息和迁移条件,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二是优先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等;三是养鸭,即在水稻苗返青后至孕穗期,田中水深以3~5厘米为宜,以放羽小鸭为宜,穗期不放大鸭下田,可有效控制稻田前期杂草和水稻基部虫害;四是采用稻田养鱼,通过加高加厚田埂,防漏、防洪、防鱼逃失,以立夏至小满投放为宜,可有效抑制水稻基部虫害、杂草和纹枯病。

化学防治:一是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和发生趋势;二是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规定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施药;三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合理混用;四是有限制地使用具有三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五是采用农药加载体撒施方法,防治水稻前期一代螟虫和杂草;六是对水稻叶面病虫、穗部病虫实行针对性低容量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6、适期收获

当95%以上谷粒黄熟后即可收割,避免过早过迟收获造成空秕率增高,米质降低和发芽、霉烂。

第四节再生稻生产

1、科学规划关。再生稻蓄留规划的原则是:讲究条件,科学规划,提高单产。要求:一是蓄留区域必须在海拔350米以下,气温必须保证9月上旬平均温度≥25℃,中旬≥22℃,下旬≥21℃;二是要有一定水源保证,在发苗期间缺水,会导致再生稻发苗不整齐,发苗少、产量低;三是要保证头季中稻在8月20日以前能成熟收割;四是要集中成片蓄留,减轻再生稻病虫为害。

2、头季栽培关。规划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必须加强对头季稻的管理。首先是选用好良种,选用头季产量较高、再生力强、稻谷品质好的再生稻品种。如K优926,Ⅱ优838等品种。其次要防治好病虫害,对螟虫、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以及稻瘟病、纹枯病要进行普治,确保头季稻健壮生长,为再生稻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三是在管水上,前、中期保持浅水,孕穗、抽穗期保持深水,头季收前保持浅水或湿润,做到养根保叶。四是在施肥上,原则是施足底肥,看苗追施分蘖肥,忌偏施氮肥。一般肥力田块在抽穗前7-10天可每亩追施4-5公斤尿素作穗肥,既可增加头季上林率和单穗结实率,又有利于再生芽膨大萌发。

3、施促芽肥关。再生稻成败的关键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在于有效穗的多少,有效穗的多少又与发苗数多少直接相关,发苗的多少关键在于施促芽肥的时间和数量。因此,必须施足促芽肥。可采取以社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数量、分户统一施肥。在齐穗后15-20天,亩用尿素15-20公斤,保证发苗所需养分。

4、高留稻桩关。头季稻临收前经常检查再生芽萌发情况,田边稻株倒二、三节芽普遍膨大伸长1-2厘米以上,要及时抢收头季稻。杂交稻再生力以倒2-4节芽为主,要千方百计保留倒二节芽,高留稻桩。留桩高度一般在33-40厘米。收割头季稻时最好拌桶不下田,对大田必须下田的,也要勤出桶,顺行拉,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为再生稻高产创造条件。

5、把好管理关。一是头季稻收获时,将稻草就地还田,放于稻桩行间,以利降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还有利于培肥土壤;二是头季稻收割后第二天,及时亩用尿素5公斤兑清粪水泼施发苗肥,并亩用“九二○”1-2克加入1两白酒溶解后兑水喷施,主攻发苗;三是在头季稻收割后若遇连晴高温天气,早、晚用水泼稻桩一次,连续2-3天,防止稻桩上部失水过快,尽量保护好上位芽。同时要及时灌水抗旱,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增湿降温;四是加强对螟虫和纹枯病的防治,确保再生稻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