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21-04-15 11:43

1、选用节水稳产高产品种。选择经过大面积生产实践检验,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节水、抗逆性强等的品种。冬性品种主推中麦175、轮选987、保麦10等,搭配河农6425、河农825等。每个乡(镇)主推品种不超过1个,搭配品种不超过2个。从源头抓起,遏制品种“多、乱、杂”现象。

2、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技术。小麦底肥养分积聚在耕层,特别是磷肥养分移动性差,深层磷元素锐减,与小麦根系下扎较深不对应,养分利用率低。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技术将深松与深施肥结合在一起,起到增加蓄水、打破犁底层、底肥深施的综合作用,是高产超高产的需要,要发展配套机械、推行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技术。

3、足墒播种保全苗技术。足墒播种是确保小麦苗全的关键措施,也是实施节水栽培的重要基础。如种麦前无充足降雨,土壤水分达不到足墒标准(壤土含水量17%~18%、砂土16%、粘土20%),要洇地造墒,为抢时可带棵洇地。对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及播后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块,可在播后3~4天浇蒙头水,作用是踏实土壤、补充土壤水分,保证出苗整齐及苗期正常生长。

4、播后强力镇压技术。播后镇压可有效碾碎坷垃、踏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高出苗率,起到既抗旱又抗寒的作用。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每延米重量控制在120—130公斤。

5、拌种长效防控技术。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可减轻病虫危害,实现苗全苗壮。近年来,个别地下害虫危害较重,土传病害呈加重趋势,种子带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时有发生。但生产上存在着用药单一、防控不及时、用药不对路和“重虫害、轻病害”等问题。今年小麦播种时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重点抓好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病虫防治。提倡选用高含量吡虫啉等杀虫剂搭配长效杀菌剂拌种,实现长效防控。

(1)防治小麦全蚀病。选用二氯异氰尿酸进行土壤消毒,每亩500克药剂拌20公斤细土均匀撒施,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

(2)防治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兑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后播种。

(3)防治地下害虫、蚜虫。防治地下害虫,选用25%甲克悬浮种衣剂拌种,药种比1:100,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后再翻地播种。防治冬前苗期蚜虫,选用70%吡虫啉可分散粒剂70克兑水150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播种。病虫混发区根据病虫种类选用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操作规则: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