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与灌水小议

发布日期:2018-10-05 08:57

眼看就要到小麦播种时节,楚雄地区连年干旱,使小麦生产面临着严禁考验。小麦一生至少需要灌水三到五次,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讲,是减少灌水次数,还是减少每次灌水量?如何才能让小麦灌水量少而又获得高产,是许多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栽培与节水的角度作了些思考,以便与同行们作些交流。

播种时,根据品种、习惯播种期(避开低温冻害)、土壤墒情等适时抢墒播种,这样就可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保证小麦出苗整齐,又可减少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出苗后灌水次数多而每次灌水量少,蒸发损失就大;灌水次数少,而一次浇水量大,就有渗漏损失。灌水次数、灌水量与灌水时间共同组成小麦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灌溉效益),其主要取决于来水与需水情况,而来水和需水又与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空间因素)、降水的年际、年内分布(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灌溉效益基本上决定于时空变化。在可供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节水灌溉制度也就是确定灌水次数、灌水量、灌水时间的优化组合,不是简单地减少灌水次数或灌水量的问题。

在滇中干旱地区或楚雄州水资源不足时,应适当减少灌水次数及灌水量,此时灌水时间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提倡适时灌水,许多高产麦区的经验证明,适时灌水是夺取小麦丰产的一条重要措施。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中,幼穗分化期与孕穗或抽穗开花期是两个对水分反应特别敏感的时期,此时需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需要灌水。这样,将有限的水资源分布在小麦生长期内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总体产量最高或经济效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