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早秋高效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8-09-01 03:27

平菇怎么栽培?平菇就是平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灰色食用菇,很多老百姓都喜欢吃。许多种植平菇的种植户对初夏和早秋的这两个阶段种植没有把握,下面介绍的这套栽培技术比较适合这两个季节!

1栽培时间的确定

要求是出菇期既是当地菇少价扬的时期,又是平菇的中、高温型品种能够正常发菌和出菇的时期。本地属暖温带半湿润的黄淮平原区南缘,6月份平均气温24.3℃,8月平均气温27.5℃,因此初夏接种期应选择在4月上中旬,早秋应选择在8月中下旬~9月上旬。其他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而定。

2栽培方式

栽培方式主要是塑料袋熟料立体化栽培。这种栽培方式便于移动和管理,成功率和生物转化率均很高,分别在95%以上和150%以上。这2个时段不提倡发酵料栽培。

3菌种选择

由于高温型菇种大多产量低、品质差,影响经济收益,故我们采用中温和广温型品种,如双耐、SP-46、江都109、华丰1号等。初夏栽培的平菇菌种容易制作,而早秋栽培所需菌种,为确保质量,最好采用空调降温培养或在附近菌种厂预定。

4原料配制

原料配比为棉籽壳92%、石膏2%~3%、石灰3%~4%、25%含量的多菌灵0.2%,料水比为1∶1.3,配制时将pH值调至8~9,以免高温期pH值下降过快。

5装袋灭菌

初夏和早秋栽培平菇的培养料,采取常压蒸汽灭菌,而不采用生料发酵灭菌,以确保灭菌质量。将事先准备好的22~24cm宽,6~8丝厚的低压聚乙烯筒袋裁成45~55cm长(初夏宜短、早秋宜长),一端先用棉线扎紧(现在有机器扎的成品可购买),装满料后,再将另一头扎紧即成。装料时切不可装得过紧,一般55cm长的料袋可装干料1.3~1.4kg。因为过紧影响透气,对平菇发菌不利,装好后培养料用常压蒸汽灭菌,温度达100℃后保持8~10…h,以后停火焖4~6h,即可下灶出料。

6接种

这2个时段的接种方法有2种,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第1种方法:接种采用打孔器打穴接种,每袋打3行。每行打3个接种穴,穴的直径为2.5cm,深2cm,无打孔器时可用木棍削尖后代替,但使用前要用70%酒精消毒。所接菌种,要求先用手掰成圆木楔状,长3~4cm中部直径略大于穴口,接种时将楔状菌种的尖端插入穴内,留一小半在袋外,并用手适力旋钮,利用菌种自身封闭穴口,以避免杂菌入内;同时,又能满足平菇发菌对氧气的需要。实践证明,此法是快速发菌、避免污染的有效方法,比用缝纫机针扎孔的所谓“微孔透气法”更加迅速有效。一般接种后在25~28℃条件下,只要13d左右菌丝即可发满全袋,且成功率很高(多年来没有低于95%)。

第2种方法:如果在特殊高温干旱之年,无论是初夏还是早秋,均采用塑料薄膜(或地膜)简易无菌接种帐内两头接种方法,具体操作技术如下:事先在发菌大棚内,用新的塑料薄膜围成简易接种帐,高度1.7m左右,宽度和长度根据发菌棚内空间大小和每次接种多少而定,一般宽2m,长10~20m,一次可容纳2500kg干料。

接种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在棚内地面铺好1层地膜,上下左右及地面薄膜连接处均用小木夹子(或小铁夹)将缝口夹严,不透气,然后将蒸煮好的无菌半冷却的培养料袋剩余热搬运至薄膜接种帐内,同时将足量菌种以及接种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如桌、凳、接种器具、裁好的书报纸(彩页或油面纸不透气不能用)、塑料套环(也可用打包带自己烫制)、塑料盆等,都要放在接种帐适当的位置,用食用菌专用消毒剂,对整个接种帐内进行熏蒸消毒,用药量一定要按接种帐的空间、体积计算,不能随意减少用量,以防消毒不彻底。

接种需要在接种帐内灭菌12~24h之后,培养料温度降至28℃以下,接种帐内空气对接种人员的眼睛和呼吸道无刺激时方可进行。

接种人员2人1组,1人解袋、封袋,1人专门接种,以保证接种人的手洁净卫生。菌种可用70%酒精消毒后去除外包皮掰碎,放在干净的盆中备用,也可在接种时将菌种拿在手上一边接一边捏碎至蚕豆大小种块;菌种切不可捏得过于细碎,以免影响发菌效果。解袋人在菌种接好后立即套上事先购买或自己烫制的接种环(环直径3~5cm),再蒙上1层干报纸,用橡皮筋勒紧,并将栽培袋逐层堆码,堆垛4~6层高,间隔50~60cm。

这种接种方法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消毒要求更严格、更彻底,还要套环、蒙纸等,但效果是事半功倍,令人满意。不仅能有效地防治杂菌污染,更能有效地防止菇蝇蚊和菇螨虫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证这2个时节平菇的产量和质量(成功率几乎是100%),从而使食用菌从业者能够获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7发菌期管理

将接好种的菌袋码成“#”字形,一般4~5层高,菌种不能受压。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调控温度,尽可能使其在25~28℃的最适温度下发菌。一般初夏季节,尤其是晚间,温度常偏低,可采用室外塑料棚增温发菌。棚的规格由生产量而定。一般高1.8~2.0m的棚,每30m2可放1000袋以上。棚内发菌一定要掌握以下4点:一是在栽培袋上加盖草帘遮光,以免光线过强,抑制平菇菌丝生长,但要先在菌垛上先覆盖1层新地膜,以防草帘刺破菌袋或封口而感染杂菌。二是夜晚或气温高时,要在大棚顶加盖草帘,以保温或降温;三是10∶00以后要勤检查温度,避免高温烧菌;一旦棚内气温超过30℃,要迅速通风或在棚顶加盖草帘。四是初夏气候干燥多风,棚内湿度应掌握偏高些,一般在75%左右。如果低于70%,裸露在菌袋外的菌种易干燥失水影响发菌。解决方法是在棚内两头各放1大盆清水,让其自然蒸发;通风时,不要过猛。

8出菇期管理

当菌丝发好后3~5d,即可将菌袋两头用刀片沿薄膜外径一周划开,去掉薄膜(套圈回收,可重复使用),平行堆码成行;两头朝外4~6层高,每行间距60cm,以利操作;地面最好事先铺1层薄膜,垛基摆1层红砖,以防最底部1层菌袋出菇后菇体被泥土等弄脏,降低平菇的商品性;出菇大棚的内部两侧事先挖好20cm×20cm的排水沟,以防棚内积水。出菇期间的管理,初夏难于早秋,因初夏时节温度逐渐升高,与平菇出菇、长菇要求的温度不相适应。

为降低温度,一般采取以下3条措施:一是室外大棚发菌、室内出菇;二是增湿降温,经常用自来水或井水喷洒,保持菇棚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室内栽培的墙根要打有排水洞,使地面不留积水);三是通风降温,此法在清晨和夜间使用效果较好。

早秋栽培的平菇,一般是室内发菌、室内出菇;也可采用室内发菌、室外大棚出菇或大棚发菌、大棚出菇。由于此期温度由高逐渐变低,管理上比较容易,只需参照初夏栽培的管理措施,灵活掌握即可。对于病虫防治问题,主要是防治虫害,可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但切记:出菇后药剂不能直接接触菇体,以防平菇菇体受到药物刺激而停止出菇;同时,受污染的鲜平菇不能上市销售,以确保人畜安全。出菇期的其余管理环节及措施和其他季节相似,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