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的人工栽培技术要点方法

发布日期:2021-03-14 07:24

红芪为传统较常用的中药材,系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固表止汗、生津养血等功效。常用于中气下陷、表虚自汗等病症,药用价值极高。近年来随着以红芪为原料的保健品和中成药的研发,野生红芪远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如今人工栽培红芪已被人们所关注。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红芪的种植技术方法。

一、选地整地

红芪是深根性植物,种植以排水良好、向阳和土层深厚的黄绵土坡地为宜,黑土和半阴半阳的坡地亦可,不宜在凹地种植,亩施有机肥16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再深耕一遍,整平即可。

二、播种

红芪鲜籽发芽率高,故多采用鲜籽秋播撒播:地耙细整平后,将红芪种子均匀撒入地内,用耙轻耙一遍,或用树枝扫一下,使种子覆土1厘米左右;条播:整地后按行距30厘米,深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每亩下种量8—12公斤。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与定苗:待苗高4—5厘米时,再中耕除草,同时间苗,苗高7—8厘米时再次中耕除草;苗高10—12厘米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每亩株数保持在16000株左右,朴籽田以8000株为宜,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2)施肥:红芪第一、二年茎及根部牛长较快,可结合中耕除草施圈肥或堆肥1—2次。

四、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紫纹羽病、白粉病和蚜虫等,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5%石灰水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感染。

五、采收与加工

1.采收

红芪播种三年后就可采挖,在秋末茎叶枯黄时先采摘种子,阴干,防止发霉,否则种子无发芽能力。

2.加工

割去地上茎杆,挖出根后,捆扎成3—4公斤小把,加工或鲜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