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黄龙病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1-09-03 14:22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该病70年代在广东爆发流行,80年代传入闽南、福州一带,90年代开始向闽北蔓延,延平、顺昌、建瓯等县(市)先后均发现黄龙病,对柑桔造成极大危害。建阳果园也开始零星发生。

一、症状

黄龙病在枝、叶、花、果及根部均可显症。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春梢症状多在叶片转绿后,叶脉基部转黄,叶片呈不规则黄绿斑块。夏梢嫩叶不转绿均匀黄化,叶片硬化;有的叶脉绿色、叶肉黄化,呈细网状;有的出现不规则绿斑。老叶从中脉和侧脉开始变黄,叶肉变厚、硬化。黄化叶片易脱落,枝条由顶端向下枯死,木质部局部或全部变橙玫瑰色。病树提前开花,花小畸形,结果少,果实畸形、果小,着色不均,形成"红鼻子果",味酸品质差。根部症状表现为由须根至主根逐步腐烂,皮层破碎。

二、病源

为类立克次氏体(类细菌),仅侵染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

三、传播途径

通过带病苗木、接穗和木虱传播。发病受气候、栽培管理及品种影响:

1.5月下旬始发,8-9月最重;

2.春夏季多雨、秋季干旱时发病重;

3.施肥不足、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园易发病;

4.4-8年生树较幼树和老龄树更易感病;

5.品种抗病性:芦柑/福桔<甜橙<温州蜜柑<柚类<杂柑<金柑<枳壳;

6.平地果园发病重于山地果园。

四、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新区建园距病区5-10公里以上;

2.防治木虱:

清除柑桔园内九里香;

春、秋梢期重点防治,冬季清园;

3.发现病树立即整株挖除烧毁;

4.病园挖树后需休耕1年以上且错位定植;

5.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