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草菇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0-01-17 23:36

冬季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属高温高湿型菌类,适宜生长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冬季栽培需在保温好的温室大棚中进行,以增加投入成本,但冬季草菇售价为夏季的2倍,因此通过调整培养料配方及栽培管理可提高经济效益。

培养料配方与发酵

冬季栽培不宜使用单一草料配方,应选营养丰富的配方,如:

1.棉籽壳68%、稻草20%、尿素1%、石灰6%、碳酸钙3%、草木灰2%

2.废棉77%、稻草10%、麦麸5%、石灰8%

采用二次发酵法,先将棉籽壳曝晒3~4天,用石灰水调制至含水量70%~75%,pH值7~8,室外堆积3天,然后移至室内保持室温60℃2天或料温70℃10小时。

播种与出菇前管理

发酵结束后,调节含水量至65%,pH值9左右,料温降至35℃时播种。采用条形铺料撒播法,畦宽80厘米分5等份,中间填肥土,两侧填料,用料量10千克/平方米,稍压实,撒播菌种,用种量4%~6%,再撒一层培养料,外侧贴覆5~6厘米肥土。关闭菇棚,保持棚温30~35℃,3天内不通风。4~5天后菌丝吃料2/3时喷少量水,6天后菌丝长透料,调足水分,加强通风透光,8天后菌丝扭结出现菇蕾,此时料面适当干燥。

出菇期管理与采收

播种后10天出现菇蕾,13~15天采收第一潮菇,产量占60%~70%。菇蕾形成时加强通风,保持室温32~34℃,空气湿度85%~90%,减少喷水量,增加喷水次数。每潮菇采完后清理料面,喷水保湿,pH调至偏碱性,补施营养液如0.1%尿素和5%麸水,7天后采收第二潮菇,生产周期约20天。

采收

草菇生长快,包膜未破裂、菌盖菌柄未伸出时及时采收,早晚各采一次。采后削去菇脚泥土,即可出售或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