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遭遇洪涝灾害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清洗稻苗上的污物和稻田中的污物,增强光合能力。在退水时随水流方向且抢在秧苗刚刚露尖时及时洗去叶表的泥垢,促进秧苗及早进行光合作用。受淹大田,也应涝去飘浮物,洗去沾在稻叶上的泥沙杂物,对稻苗恢复生机效果良好。
2.适当控制水层,既要防止青枯死苗,又要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活力。淹没后的水稻植株,根系黑根增多、根系活力明显下降,应以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根际环境为主要目标。高温晴天不能立马排干水,白天保持足够水层严防萎蔫枯苗;秧苗田应在下午5时后排干水露田,待第二天清晨再重新灌浅水,促进根系快速恢复活力。
3.补施肥料,促进正常生长。待叶尖恢复吐水功能后,及时追肥,促进秧苗恢复生机、多发白根;大田可以根据生长时期补肥,对于孕穗期要追施氮肥起保花作用。
4.加强病虫防治,防止病害。受涝稻田,由于叶片损伤,大大增加感病机会,要及时用药防治。
5.及时排干田间渍水,喷施叶面肥,防治好病虫害。水稻遇洪涝灾害容易引起感染造成病虫害发生率更高,需加强田间管理,补施氨基酸等营养肥料,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6.对于中稻和晚稻及时补时恢复肥,增施穗粒肥防早衰。
7.抓好后期病虫害防治,健身栽培,科学施肥,加强田管,综合防治病虫害。
8.对于不同生长期和浸泡时间长短的水稻,要及时排涝,及时补种,加强田间管理,施肥增质(特别是速效有机肥和叶面肥),打药预防病虫害。
9.一般水稻苗期能经得住1-2天的水淹。如果水深超过1米以上,水质混浊,耐淹期会相应缩短。在水稻孕穗期,耐淹期大致不超过12-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