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猝倒病主要危害未出土或刚出土不久的幼苗,危害部位为幼苗的茎基部。幼苗染病,受害后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绕茎一周后形成缢缩,往往子叶未凋萎,幼苗即突然折倒而贴伏地面,但植株仍保持青绿色,故称猝倒病。干燥时,水腐的茎部干枯、缢缩呈线状。发芽期染病,发病严重时造成烂种烂芽,使幼苗不能岀土。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瓜果腐霉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以卵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内越冬。该菌孢子芽管和腐生的菌丝体接触番茄种子和幼苗,病菌直接穿透种皮或裂缝侵入种子内,然后通过机械压力或酶的溶解作用进一步侵入种子胚部或正在萌发的幼嫩组织,造成出苗前猝倒。该病只在育苗初期发生,发病初期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浸状,然后益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时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烂在土壤中,造成缺苗,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湿度大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地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该种病害可以通过施用农药等方式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