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铃薯发生病害时,利用无人机和人工防治哪个效果好?

发布日期:2023-11-26 09:55

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黑痣病、疮痂病、蚜虫、蛴螬等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和产量质量。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现提出以下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科学选址与土壤管理。应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块,避免低洼易涝区域,以减少病原菌滋生。同时,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选用健康种薯。选择无病斑、无机械损伤的种薯,并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以预防种薯带菌传播病害。

科学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及时中耕除草,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平衡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控制病情扩散。

物理防治。利用色板、灯光等诱杀害虫;人工捕捉害虫;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降低病原基数。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化学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病害防治。晚疫病可用霜脲·锰锌或嘧菌酯进行喷雾防治;早疫病可用苯醚甲环唑或嘧菌酯防治;病毒病可通过防治传毒介体蚜虫来预防,发病初期可用盐酸吗啉胍喷施;黑痣病可用咯菌腈进行种薯处理;疮痂病可用春雷霉素或中生菌素防治。

虫害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喷雾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

通过以上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可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同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