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白粉病由真菌引起,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单丝壳属,为专性寄生病,可常年寄生于寄主植物上,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萌发后由侵染丝直接从叶片表皮细胞侵入。
病害发生适温为16-25℃,相对湿度80%以上。北方地区发病盛期主要在4月中上旬至7月下旬和9-11月。当棚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时,适宜病菌侵染和发育。冬、春季多雨雪或阴天,寒流次数多,造成棚室内温度偏低和高湿环境,易导致病害流行。
栽培密度过大、浇水过量或浇水后遇阴天、偏施氮肥、棚室通风不及时、苦瓜长势衰弱,均能促使发病。田间湿度大、气温20-30℃时易发生,或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天气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病菌源时更易流行。一般阴蔽、昼夜温差大、潮湿多露水但少雨的生态环境,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状况不良、施氮肥过多、管理粗放等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
感病生育盛期为开花和挂果期,感病流行期为3-5月、7月下旬和10-12月。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闷热条件下也易发病。栽培地势低洼,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也极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