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毒病在华北地区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类型。
症状描述:
1.粗缩病:
幼苗期:心叶叶脉两侧出现透明虚线状条纹,后期转为灰白色,叶背主脉及侧脉上形成蜡白色突起条纹。
生长期:病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叶色深绿,顶端叶片簇生如君子兰,多数不抽穗结实。
2.矮花叶病:
幼苗期:心叶基部出现不规则退绿条点状花叶,扩展全叶出现叶色深浅不一的明显花叶症状。
生长期:病株矮化,果穗瘦小,结实不良。
发病规律:
粗缩病由灰飞虱带毒传播,冬小麦是主要毒源寄主。病毒在飞虱体内或小麦、杂草等寄主体内越冬,5月中旬为感染盛期,夏玉米6月后发病严重。
矮花叶病由蚜虫带毒传播,越冬毒源主要来自种子及自生麦苗,蚜虫高峰期多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1.栽培防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
调整玉米播期,春玉米提倡地膜覆盖早播
防治玉米田周边杂草及蚜虫,消灭蚜虫早期繁殖场所
2.药剂防治:
苗期喷洒抗病毒制剂,如10%混合脂肪酸乳油100倍液
小麦乳熟期蚜虫迁飞高峰时,喷洒3%啶虫脒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