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叶斑病是由芹菜尾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芹菜叶片上,老叶比新叶易染病。病害初期在叶边缘、叶柄处出现黄绿色水浸状斑,后期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或病株、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风、农具或农事操作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5℃-20℃。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芹菜叶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1月。年度间春夏季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引发叶片生长过嫩、过薄、封行过早、郁蔽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芹菜叶斑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逐步取代本地高感芹菜叶斑病的单一品种。此外,合理管理田间,避免连作,改善排水条件,控制种植密度,减少氮肥使用,增加通风透光,都是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则需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适时施用适宜的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