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初期,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色枯焦。病株易拔起,枯死时仍然保持绿色或暗绿色,故称青枯病。病茎纵剖,维管束呈黑褐色,横切面高湿条件下稍加挤压可见白色黏液溢出。病原特征为青枯假单胞杆菌I号小种,属细菌,假单胞杆菌属。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9-2×0.5-0.8(μm),具极生鞭毛1-4根,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牛肉汁玉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直径2-5mm,光滑,稍有突起,乳白色,具荧光反应,6-7天后渐变褐色后失去致病力。国外发现该菌有3个生理小种,其中小种Ⅰ侵染番茄等多种植物,小种Ⅱ侵染香蕉和海里康,小种Ⅲ侵染马铃薯。该菌寄主包括茄科、蝶形花科、菊科等200多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