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病毒病是由蚜虫危害引起的一种病害,一般蚜虫危害后有10~15天的发病潜育期,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易造成病害发生与流行。芹菜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10~15天,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芹菜病毒病在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的5~6月和秋季的10~11月,此时正值有翅蚜迁飞高峰期。年度间春、秋季温度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芹菜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芹菜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和芜菁花叶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发生在芹菜上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变窄叶片黄化、花叶、皱缩、畸形等。芹菜种植病毒病传播途径是蚜虫和飞虱。芹菜病毒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及多年生寄主体内越冬,依靠蚜虫和汁液传播。芹菜病毒病的病原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操作接触摩擦传毒。致病的病毒在田间的病株上越冬,田间传播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至寄主植物上或田间农事操作接触磨擦传播病毒,从寄主伤口侵入等途径进行传播。
年度间下半年比上半年发病重;早春温度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夜温和地温偏高、少雨、蚜虫多发的年份发病重;栽培上耕作管理粗放、连作、地势低洼、田间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缺有机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