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甘薯的块根和幼苗茎基部。其症状表现为受害薯块上出现淡褐色或黑绿色圆形病斑,后期扩展为黑褐色大斑,病斑轮廓明显,中央稍凹陷,病斑下层组织呈黑色、墨绿色,与薯肉分离,并有苦味。
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甘薯长喙壳菌,它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通过菌丝体在病薯块或土壤中越冬。病菌通过种薯和种苗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种薯、土壤和肥料等则成为田间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通常从伤口侵入,但有时也能从芽眼及皮孔直接侵入。
防治甘薯黑斑病的方法多样。首先,实行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其次,彻底清园和施足腐熟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菌的生存机会。收获后应进行深耕,以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
在药物防治方面,可以选择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倍扑因、咪鲜胺等药剂进行喷洒,每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通过综合运用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减少甘薯黑斑病对甘薯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