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主要靠灰飞虱传播,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翌春迁入玉米田。此外,冬小麦也是该病毒的越冬场所之一。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易感病,10叶期抗性增强。田间灰飞虱种群数量大时,稻套麦、麦套玉米、免耕等栽培模式,以及晚春播玉米、蒜茬和油菜茬玉米及早夏播玉米,敏感期与灰飞虱迁飞高峰期吻合,易发病。田间管理粗放的地块,杂草和自生麦苗丛生,也易发病。玉米粗缩病还可通过土壤肥料、种子、病玉米等途径传播。
玉米粗缩病主要靠灰飞虱传播,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翌春迁入玉米田。此外,冬小麦也是该病毒的越冬场所之一。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易感病,10叶期抗性增强。田间灰飞虱种群数量大时,稻套麦、麦套玉米、免耕等栽培模式,以及晚春播玉米、蒜茬和油菜茬玉米及早夏播玉米,敏感期与灰飞虱迁飞高峰期吻合,易发病。田间管理粗放的地块,杂草和自生麦苗丛生,也易发病。玉米粗缩病还可通过土壤肥料、种子、病玉米等途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