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通常在孕穗期对雌花危害,啃食穗顶部,钻入穗柄和穗轴,同时还有粘虫、棉铃虫等危害。防治方法包括授粉后剪除花丝,将花丝和幼虫带出处理。也可用辛硫磷、毒死蜱、马拉硫磷、功夫、甲维盐等药液对准花丝喷雾或涂抹。应早预防,在玉米喇叭期用氟苯虫酰胺喷施防治。提倡搭配种植;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提倡高温堆肥,并进行深翻冬灌,消灭初侵染源;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少病菌在田间积累;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根据发病的传播途径,可在田间清除病残株和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减少菌源。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每天都要发放两次赤眼蜂卵。玉米螟虫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1、合理密植:根据种植季节、品种、高矮、生育期长短而定,亩植3000—3500株。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过多贪青招虫。3、适期防治:宜在幼虫三龄前进行药剂防治。4、药剂防治:化学防治玉米螟虫的最佳时间是心叶末期(剥去心叶丛外面的绿色叶片,仅有2-3片黄白色嫩叶包着尚未抽出的幼嫩雄穗),此时是低龄幼虫最大限度地潜伏在心叶丛中为害的时刻。每亩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还可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