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病株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春季气温回升,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引致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厚垣孢子还可进行再侵染。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发病最快,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
玉米黑粉病发病条件:充足的菌源,高温高湿气候,玉米植株有伤口。厚垣孢子萌发适温为26~30℃,最高38℃,最低5℃。担孢子萌发适温20~25℃,最高为40℃,侵入适温26.7~35℃。这两种孢子萌发后可不经气孔直接侵入发病。高温高湿利于孢子萌发。寄主组织柔嫩,有机械伤口病菌易侵入。玉米受旱,抗病力弱,遇微雨或多雾、多露,发病重。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干湿交替易发病。连作地或高肥密植地发病重。
病菌在土壤里,随着气温升高,在苗期和成株期发病传播。玉米收获后,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侵染来源,混入堆肥中和沾附在种子表面的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春、夏季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玉米幼嫩组织或口十鞘基部缝隙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