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倒伏中哪种类型损失大?

发布日期:2021-09-09 02:59

通风透光。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植株生长迅速,茎秆脆弱,外加田间郁闭,植株与植株之间竞争力强,茎秆徒长细弱,如遇强降雨伴随强风天气极易倒伏。机械损伤,玉米生长中后期钻心虫、粘虫等虫害破坏玉米茎秆,茎秆受损后遇到风后极易倒伏。倒伏后茎秆输送养分受阻,植株恢复直立生长能力下降。密度过大,增加密度虽然能够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当超过一定范围后,玉米产量会下降,倒伏风险增加。

预防玉米倒伏需要通过综合措施,降低密度、培育壮苗、防虫治病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玉米抗倒增产的目的。合理密植,在玉米种植时,按照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适当密植,给玉米单株生长给予充足空间。培育壮苗,在玉米施肥时避免N肥过量,同时增施K肥和Mn肥,提供合理养分供给,促使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增强玉米本身抗倒伏能力。适当的化控处理,在6-12片叶期间喷施安全有效的化控药剂,缩短基部节间距离,降低穗位高度。防治病虫害,玉米高产不仅要防虫治病,更要通过综合措施促进玉米健康生长,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为玉米高质高产保驾护航。

玉米绝收风险高,补救需慎重。倒伏后,容易形成孤岛繁殖区域,致使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害虫集中危害,此外倒伏后植株抗病性明显降低,给茎腐病、大小斑病等病害的流行发生创造有利条件。风灾倒伏之后造成机械性损伤,加之田间郁闭度高,极易造成病害的大面积流行,一定抓住玉米吐丝授粉期与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进行玉米病虫的喷药防治。

玉米风灾倒伏作为一种自然灾害,难以完全避免,减轻玉米倒伏风险需要将合理密植、培育壮苗、防虫治病各项措施组装配套。其次,增加保险意识,在风灾倒伏之后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合同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尽量挽回由于风灾倒伏引起的收益降低。最后,风灾倒伏之后可采取相应的农事操作进行补救,做到“风来前有预案,风来时有应对,风过后有措施”,从而实现玉米生产的高质、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