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病斑发展最快的温度在20℃以上,特别是在高温24℃~25℃下容易发展为黄白色的枯斑。湿度对此病的发生流行比温度更为重要,高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特别在北方少雨或无雨的地区,只要田间有高湿度的小气候,也会严重发病。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适宜发病温度7~28℃,最适发病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90%以上。多雨、多雾或田间积水发病较重,栽培上多年连作、播种期过早、氮肥偏多、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发病重。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菜霜霉病在4月中旬~5月上中旬留种植株和青菜上为春季发生高峰期;近年来浙江6月初~8月设施覆盖顶膜避雨或防虫网栽培小青菜,由于通风透光差、棚内相对湿度大,白菜霜霉病易流行;秋季9月初~11月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形成发病高峰。
防治要点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栽培管理,提倡深沟高畦,密度适宜,及时清理水沟保持排灌畅通,施足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适期晚播,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大白菜一般在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为好,北京地区以立秋播种为好;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3%的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3~4次;中等至中偏重发生年份,每隔5~7天防治1次,连续4~6次,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时注意合理交替使用,最后一次喷药至收获严格根据国家有关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