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茄专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茄子植株的维管束。该病害在苗期即可发生,初期表现为靠近地面的叶片下垂,叶缘或叶尖出现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扩展至整片叶子,其他叶片亦相继变黄枯死。部分病株在植株发育早期即枯萎死亡,但多数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显现症状,初始为下部叶片发黄,随后上部叶片也变黄,最终整株枯死。病茎的维管束呈褐色,有时出现半边枯或半叶枯现象。
尖镰孢菌茄专化型可在土壤中存活长达6至8年,主要通过风、流水、田间操作等途径传播。温度在25-28℃之间且土壤湿度较高时,病害易发生。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势弱等因素均会加重病害。在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枯萎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5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