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急性根腐病症状为雨后叶尖突然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发生时期为9月下旬至12月中旬。红中柱根腐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该病主要为害根系,发病时由细小侧根或新生根开始,初出现浅红色褐色不规则的斑块,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随病害发展,所有根系迅速坏死变褐。地上部分表现为外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呈现缺水状,逐渐向心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
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正茬地发病较轻或不发病,重茬地发病严重,随着重茬次数增加,发病率和果实产量下降。病株根系比健康植株短小,颜色灰暗,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受病原菌侵害,生长稀疏。根部受害导致吸收能力下降,水分、无机物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中国江苏、河北、山东等省均有该病严重发生的报道。
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根茎部,初期不定根表皮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斑,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根木质部及髓坏死褐变,根系干枯腐朽,易拔起;横剖根茎部,维管束变为赤褐色,颜色由中柱向外扩展变红褐色或黑褐色。根腐病可分为急性萎蔫和慢性萎蔫两种类型。急性型在暖棚草莓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春季草莓刚出休眠期,土壤温度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棚内湿度高,植株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表现为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叶片边缘微卷,叶尖出现萎蔫,逐步扩展,随着病情加重整个植株倒伏萎蔫。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清洁果园和科学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