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5、6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春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夏玉米田传播,因此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夏玉米总是比春玉米发病重。华北地区7-8月份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降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都可发生,但以雄穗抽出后发病最重,以气流、雨水传播为主。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玉米小斑病的发生与流行,除与感病的玉米品种有关外,病原菌的越冬菌源及在玉米生育期间菌量积累的速度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苗期发病比较普遍,说明当地存在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和有适于病原菌滋生扩展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