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季,德州德城、齐河、开发区等县市区开展了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点、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农机、农业专家进行测产、对比,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9400亩小麦喜获丰收,亩均增产15公斤、亩减少生产成本35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为把这一技术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推广,最近,德州下发了《关于抓好2007年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推广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都要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借鉴成功的经验,强化措施,早计划、早准备、早发动、早行动,力争今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机增加到150台,保护性耕作面积不少于48000亩。具体措施包括: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领导、有关部门和农民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特别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明白纸和网络等媒介,宣传应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新技术致富的典型,引导农民购机用机。
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县一级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农民典型,用农民典型示范农民。市、县都要有各自的典型,做到层层有典型。
三、开展大培训大推广活动。培训对象包括推广系统内部人员、领导干部和农机大户、农机带头人。培训形式多样化,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科技入户和科技下乡等形式进行。各县市区都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组织好各自的培训活动。今年各县区都要召开机具现场演示会,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现场演示活动,推介名优产品,实现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的双赢。
四、注重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各具特色的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建设,通过对比示范,用增收节支的事实宣传群众。示范基地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农机农艺结合,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大户,使其成为推广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带头户。
五、利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去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定补贴的重点机具是玉米联合收获机,今年除继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为补贴重点外,又增加了小麦免耕播种机。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同志要充分发挥参谋、智囊作用,帮助领导多出主意、多出点子,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做好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努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