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谱写避灾农业新的篇章

发布日期:2018-09-23 20:41

地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海拉尔垦区,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上紧紧把握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在高寒、干旱地区创出了一条旱作多灾农业实现稳产、高产的有效途径。

2007年是海拉尔垦区遭受历史上特大自然灾害一年,春天刮了几场10级以上的大风,又经历了春夏之交特大卡脖旱,6~7月,两个月没有有效降雨,直到现在旱情还没有解除,受灾程度前所未有。但面对这么大的灾情,垦区的农业不但没有被击跨,反而在大灾之年充分展示了垦区的集团化、集约化、大机械化和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从目前看,受灾的11个农场到年底将有10个实现盈利,1个达到平衡,有2个农场利润指标将超过去年,垦区总体利润指标将与去年持平。

大灾之年垦区实现了在高寒、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的稳产、高产。这是自2003年改制以来垦区为社会交的一张完美的答卷,也是海拉尔农垦人值得自豪的答卷。同样的旱灾,地方农村和个体种植户的地块与农场地挨地、垅挨垅,但长势却有着天壤之别,农场的接近正常年份,而他们的几乎绝产。望着农场的丰收景象,一位种地的老把式感慨地说:我算服了农场了!

回首遭受特大旱灾的2003年,垦区80%的地块几乎绝产,整体亏损380万元。那是不堪回首的一幕,因为常规的农业技术抵御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近乎于零。试想2007年如果没有150万亩的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垦区的农业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海拉尔垦区的16个农场分布于大兴安岭中段的东西两侧,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端中高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缩短了植物生长期;降水量不多,降水期集中在秋季。这样的气候特点,易形成春天风灾和春夏之交的卡脖旱。春天的一场大风可将十几万甚至上百万亩的油菜苗刮得荡然无存,油菜最多时要播种3~5遍;春夏之交的卡脖旱可使小麦、油菜在苗期形成20~30公分的老头苗几近绝产。春天风灾和春夏之交的卡脖旱是制约垦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2003年的特大干旱和风灾,使垦区的农业遭受了灭顶之灾。春天漫天的沙尘、农业生产居高不下的成本、企业的严重亏损等等,给刚刚转制后新组建的领导班子和海拉尔农垦人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又意义深远的课题——垦区的农业还能不能有大的发展,还能不能肩负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达到小康的历史重任。

针对这一状况,垦区决定要先从理论上弄清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和作用,寻找实践中的差距,在垦区上下提高和统一认识。通过到国外和国内先进垦区的考察学习,通过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垦区授课指导,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它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

总结垦区十几年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与保护性耕作的内容加以比较,垦区在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三个环节已经达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但在免耕播种方面处于薄弱环节。症结找到了,垦区上下迅速在达成共识,制定出农业发展的近期目标:进一步抓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争取在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上实现大的突破。

2004年,垦区自筹资金近700万元购买美国(GreatPlains)公司产大平原CPH-1510F等大型免耕播种机28台,实施免耕播种面积19万亩。2005年投入360万元引进北京产2BMG-18型大型免耕播种机32台,累计投入作业60台,共完成作业面积38万亩。2006年投入800万元引进美国大平原免耕播种机、北京产MAE6119、2BMG-18型大型免耕播种机等31台,累计投入作业91台,共完成作业面积76万亩。2007年将投入近1000万元引进美国凯斯空气变量播种机、美国大平原免耕播种机、北京产2BMG-18、MAE6119大型免耕播种机共41台,累计投入作业132台,共完成作业面积150万亩。

据统计,2004~2007年,累计投入自筹资金2860万元,累计购买132台大型免耕播种机,累计完成作业面积283万亩,累计节本增效13646.26万元。

机械化免耕播种的实施为垦区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在无霜期仅100天左右,有效积温2000度上下的高寒旱作条件下,2006年小麦单产突破千斤大关,有11.49万亩小麦达到800斤以上。油菜单产突破500斤,创下旱作农业高产的奇迹。2007年,垦区在遭受特大干旱和风灾情况下,总体利润指标将与去年持平。由于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大面积的应用,垦区的农业已基本发展成为避灾农业、节能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

此外,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还促进了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87万亩,成为垦区金骄生物质化工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促进了垦区产业化的发展。

在社会效益方面,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减少了径流、水蚀、风蚀,抑制了沙尘暴,减少了大气污染。在生态效益方面,增加了休闲期土壤贮水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经济效益方面,提高了小麦、油菜和大麦产量,减少了作业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