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地方一些部门和相关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缺乏足够认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缺乏必要的投入,工作难以落实到位,流于形式。农机安全教育培训滞后,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系统性培训教育,且农民群众缺乏参训自觉性。农机“三率”不高,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人货混装违法行为依然存在,增加了事故隐患。“以机代牛”工程区农机操作手年龄偏大,大多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其体力和反应能力的局限不宜操作农机具,存在安全隐患。
农机监管体制不顺,力量不足,县农机局依法承担全县农机化促进发展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公共管理职责,却未纳入行政管理序列,权责极不对应。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费不足,装备落后,农机安全监管经费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重心转移,监管工作难度增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由道路转入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工作重心前移下沉,难度显著增大。农机安全监管与农业生产现实的矛盾,大量无牌无证、未经检验的农业机械投入使用,农机部门只能进行宣传教育,农机执法监管尴尬。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网络建设,完善农机安全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网络。依法落实财政投入,强化安全监管手段,保障农机安全生产财政投入。着力安全法制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严格牌证管理规定,强化源头管理。深入乡村开展实地安全检验,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搭建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平台。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农机“三率”。加强执法监控,落实安全责任,严厉打击农机非法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各种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和农机化管理部门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