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零部件标准、质量急需提高

发布日期:2018-08-25 01:14

专家指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仅需关注农业机械的社会保有量和机械化实现程度,更要看农机质量和有效应用水平。高质量农机是高效应用性能的前提。

数据显示,我国农机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仍处于初级水平,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质量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约70%,反映出农机产品质量整体偏低。

农机零配件质量差是主要原因,直接影响了整机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国家质检部门组织的抽查显示,农机零配件合格率长期徘徊在60%至70%之间,流通领域问题更为严重。全国每年近千起农机质量投诉,多因零配件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质量问题或使用劣质配件所致。

湖北省和武汉市农机管理部门联合执法中发现,国内最大农机零配件市场存在大量无证经营和“三无”产品,假冒伪劣现象普遍。经营者坦言,农机零部件市场乱象全国皆然,国家“三包”规定难起作用。

农村调研中,农民反映国外农机虽贵但耐用,国产农机虽便宜但常需维修。他们认为,国产农机技术不差,故障多因零配件问题。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重视农机零配件质量。首先,应加强零配件生产厂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推行交货质量检证制度,销售者有权索取质量证明,必要时申请第三方质检。

其次,整顿农机零部件市场,联合农机、工商、质监部门开展市场检验,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最后,全面提高零配件质量标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质量意识,提升农机零配件质量素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