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农产品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各国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转化。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保鲜方面投入巨大,70%的农业总投资用于产后环节,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些国家普遍采用气调和冷链保鲜技术,并正在研究真空预冷和超低氧贮藏等更先进的保鲜方法。此外,分子水平的抗衰老和耐贮藏新品种培育也是研究的重点。
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综合控制,包括物理、化学、农业和生物技术控制。标准化的自动化保鲜技术、有机农产品保鲜技术、无污染的制冷和气调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转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空气放电技术和原子能辐射保鲜技术等都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在保鲜包装材料方面,未来将注重多功能性,利用微孔制造复合防水、防腐、生理调节等材料,提高保鲜效果。可食涂被保鲜技术将结合生物保鲜剂,研究脂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复合应用。保鲜剂研究将注重微胶囊缓释理论,开发环境启动释入技术,以及天然保鲜剂的应用。
新型物理保鲜技术包括辐照及静电保鲜、空气压力控制保鲜、温湿度和气体特殊控制保鲜。这些技术利用电离辐射、等离子体、负离子和臭氧、电子辐照、紫外线和高负电位等手段,有效延长农产品保鲜期。
矿物型保鲜剂和新型代谢抑制剂1-MCP是环保型生理保鲜剂的研究重点。微生物拮抗保鲜菌、天然提取物质和仿生保鲜剂的研究将为农产品保鲜提供更多选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产品完熟、衰老调控基因以及抗病、抗褐变和抗冷基因的转导研究上取得突破,为提高农产品耐藏性和保鲜效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农产品采后生理、病害及病生理以及质量控制研究,为采后保鲜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果蔬采后腐烂的病原学、生理变化、环境条件的研究,以及对品质生理和卫生安全的研究,可以有效控制果蔬采后腐烂,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农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农产品保鲜将更加高效、环保和智能化,为全球食品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