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灾后补求措施

发布日期:2021-06-05 18:25

6月下旬到7月上旬,我县大部分地区持续普降大雨甚至暴雨,大量农田被淹。水稻被淹后所造成的损失,随着受淹时间长短而不同。一般苗期耐淹力较强,孕穗期最弱。根据我县水稻生产特点,目前受淹稻区可能正处于秧苗期(晚稻)、孕穗期(中稻、一季晚稻)和灌浆结实期(早稻)。因此要根据水稻生育进度和受淹时间长短全县的每位技术指导员要下到田间地头进行分类指导。

一、抢抓排水排涝

迅速排除积水,挡高截流,把受积严重的田块,及早的露出来

二、水稻淹后的补救措施

1、及时清洗植株(苗)、增强光合能力。秧苗受淹,在退水时随水流方向且抢在秧苗刚刚露尖时用齿耙梳去死叶、浪渣,洗去叶表的泥垢,促进秧苗及早进行光合作用。受淹大田,也应涝去飘浮物,洗去沾在稻叶上的泥沙杂物,对稻苗恢复生机效果良好。

2、适当控制水层,既要防止青枯死苗,又要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活力。淹没后的水稻植株,根系黑根增多、根系活力明显下降,应以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根际环境为主要目标。高温晴天不能立马排干水,白天保持足够水层严防萎蔫枯苗;秧苗田应在下午5时后排干水露田,待第二天清晨再重新灌浅水,促进根系快速恢复活力。

3、补施肥料,促进正常生长。待叶尖恢复吐水功能后,及时追肥,一般每公顷秧田或可施尿素75㎏,促进秧苗恢复生机、多发白根;大田可以根据生长时期补肥,对于孕穗期亦可追施尿素75㎏/公顷,起保花作用。

4、查苗补缺,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处于分蘖期的田块,涝后逐田检查,若严重缺苗田可移苗补田,即将几块田里的稻苗移到一块田里,空出的田块改种其它作物或种倒种春。

5、加强病虫防治,防止病害。受涝稻田,由于叶片损伤,大大增加了白叶枯病感病机会、发展十分迅速,要及时用叶青双或叶枯灵防治。

此外,因除草剂均会减弱秧苗耐涝力,秧苗受淹后不宜使用除草剂。1、改种倒种春。对于部分淹水时间长,已无法恢复正常生长的稻田,选用感温性强的早稻品种作为晚稻种植,可实现迟播(栽)早熟,也能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2、蓄留再生稻。幼穗分化期至孕穗期,甚至是抽穗扬花期长期受淹的水稻,退水后穗部已毁,但根、茎仍活的稻苗,及时割去地上已坏死部分,蓄留低桩再生稻,利用涝灾后头季稻剩下相当多的时间和温光雨资源,补施少量的促芽肥,实行浅水-湿润管理和加强病虫害防治,可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3、改种旱作物和蔬菜。如红薯、早熟玉米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