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如何管理?

发布日期:2021-05-22 07:54

小麦中后期如何管理。

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这一时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扬花期遭遇多场降雨,小麦赤霉病有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叶枯病较常年偏早发生;蚜虫偏重发生。所以,中后期小麦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病治虫,保根护叶,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1.高度重视防治赤霉病。由于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多次遇雨,一定要抢时每亩喷施40%多菌灵150克加20%三唑酮100毫升,对水30公斤,间隔5天再喷施一次。

2.及时防治叶枯病。在小麦叶枯病发生的麦田,每亩用戊唑醇25克加三唑酮100毫升,对水50公斤,防治两次。

3.中后期“一喷三防”。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应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和穗蚜两次。第一次每亩用20%三唑酮100毫升加吡虫啉40克加2%尿素加天丰素8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施;间隔10天左右,第二次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克加吡虫啉4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天丰素8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施,既防病治虫,又促进灌浆。

4.严防倒伏。各项田间管理措施,都要根据天气预报进行,严防小麦倒伏。若发生小麦倒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素,及时防治病害,提高叶片和根系活力,最大程度降低倒伏带来的损失。

5.适时收获。机收小麦的最佳时期为蜡熟末期。

麦返青以来温度明显偏高,光照充足,病虫害也随着小麦生育进程而提前发生,因此,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要按照小麦叶龄指标实现因苗管理,同时密切注意墒情变化,充分发挥小麦吸收深层土壤水的潜力,实现因墒节水创高产。

尽快完成拔节肥水管理。返青期已进行过肥水管理的地块,拔节期肥水应在五叶露尖前后完成,亩施尿素10-15公斤,亩灌水30-40方。返青期未管理、起身期进行过肥水管理的地块,拔节肥水可适当推迟到六叶露尖前,亩施尿素10-12.5公斤,亩灌水20-30方。群体较大的麦田,应选择微风(3级以下)天气浇水,一次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倒伏影响产量。

重视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落实一喷多用。据北京市植保站预测,今年吸浆虫中等发生,蚜虫偏重发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吸浆虫防治要采取拔节期和抽穗期两次防治的方法。拔节期可结合水肥管理撒毒土防治,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兑水10倍稀释,喷洒在25-30公斤细沙土上,混匀后均匀顺麦垄撒施。抽穗期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50毫升+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小麦抽穗后,当百株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时要及时防治,农药品种和用量参照抽穗期防治吸浆虫成虫的方法。若发生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病株率达15%以上时,可结合防虫增加20%粉锈宁乳剂50毫升一起喷雾。

为了在防病、防虫的同时,提高叶面光合作用和叶片功能期,可以将磷酸二氢钾、天达2116等叶面肥与杀虫剂和杀菌剂一起混配喷施,既能一喷多用,又可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做好田间去杂。小麦制种田应在抽穗期和蜡熟期进行两次去杂,主要是拔除株高、穗形和叶色等形状差异较大的杂株或病株、劣株。去杂应整株拔除,不宜剪、割穗,以防遗漏穗层以下的二层杂穗,收获期间做好防杂保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