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麦后免耕覆秸精播技术

发布日期:2021-03-19 09:17

一、当前麦后花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冀中南地区夏播花生大多采用人工麦田套种模式,此模式不能实现机械化播种,费工费时,成本高,效率低。或采用小麦收获后先灭茬、再整地播种方式种植,此模式播种时间长,不能抢时早播,浪费光热资源,导致花生收获晚,产量低,影响冬小麦适期播种。

2.目前生产中缺乏适宜夏播和机械化收获的早熟花生品种,现有品种植株高、果柄欠坚韧,不适宜机械化生产,产量水平低,增产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夏播种植的大果花生饱果率、出米率低,产量减少,品质下降。随耕作制度的改变(两年三熟改一年两熟),生产上急需早熟、高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夏播花生品种。

3.没有与早熟、高产、适宜机械化夏播花生品种相配套的生产技术标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得不到应有发挥。因此,筛选和种植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种植的早熟花生新品种,并制定麦后花生免耕生产技术,对发展小麦-花生麦油一年两作,促进河北省油料生产,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

1.产地环境。选用轻壤或沙壤土,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

2.气候条件。麦后花生免耕覆秸精播适宜在冀中南一年两熟地区作为第二季种植,花生全生育期达到110天以上,积温达到2700℃以上,≥15℃活动积温1100℃以上。

3.选择适宜品种。选择生育期较短适宜夏直播种植的中熟或中早熟、增产潜力大和综合抗性好的中、小果花生品种,须通过省级或国家审(鉴、认)定或登记。

3.种子处理。(1)晒种。播种前10天左右,带壳晒种子2~3天后再剥壳,可提高发芽率。(2)分级选米。将剥壳后的花生米按米粒的大小分成三级,选米粒较大的一、二级做种子用。(3)拌种。播种前,根据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每100公斤花生米用60~100毫克适乐时拌种,或用高巧60毫升+益微60毫升+亮盾30毫升拌种,但注意高巧拌种后阴干,切勿太阳暴晒。用150毫升液体根瘤菌拌15~20公斤种子,根瘤菌拌种后要阴干及时播种。注意拌种用的菌液不能对水,菌剂保存在阴凉干燥处(4℃~25℃),开袋后一次用完。若使用化学种衣剂,则先拌种衣剂,阴干后再拌根瘤菌。

4.播种。(1)收割小麦。小麦成熟后,及时收割。收割后小麦留茬不超过15厘米,将残留的较大麦秸和杂草植株清除出麦田,以利下茬播种。(2)抢时早播“春争日、夏争时”,在前茬小麦收割后,应尽量缩短花生播种的间隔时间,以采用“贴茬、免耕、机械播种”为宜,尽量缩短播种时间,提高播种效率,充分利用播种期较高的适宜气温,促进花生早播、早发。(3)合理密植。麦后花生免耕覆秸精播最适宜的播种密度为每亩2.1万株,以单粒播种、等行距种植为宜,最适宜的行距35厘米、株距9厘米。(4)机械播种。选用农艺性能优良的茬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将花生免耕播种、施肥、喷洒除草剂、覆盖秸秆等工序一次完成,以做到抢时早播。播种行秸秆覆盖要做到“覆秸”不“覆土”。(5)施肥。在前茬预施肥的基础上,花生播种同时,根据目标产量的要求,每亩再施氮(N)6~8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6~8公斤、钙(CaO)6~8公斤。以丸粒化的花生专用复合肥或包膜缓控施肥为宜。

5.田间管理。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管理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1)前促。花生播种后,如墒情差,应及时浇小蒙头水,以利出苗,灌溉水质须符合GB5084的要求;出苗后应及时中耕,耕除田间的麦茬、麦苗等促花生生长,形成壮苗,提早进入开花期。(2)中控。在花生生长中期(盛花期~结荚期),叶面喷施花生生长调节剂,控制花生植株生长过快,避免花生倒伏。适宜控制时期为:在肥水较多,阴雨寡照、植株生长过快的田块,当植株生长至35厘米时,叶片深绿,有旺长趋势时,施用生长调节剂,严格按使用说明剂量对水30公斤叶面均匀喷施,生长调节剂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3)后保。在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保护花生植株上层叶片,一是防止叶斑病的发生,二是防止叶片因缺乏营养而早衰。叶片保护措施:一是叶面喷施杀菌剂。开花后30~35天或少数花生叶片有少量病斑时开始喷施杀菌剂,杀菌剂每亩对水量30公斤,于下午3点以后喷施,每隔10天喷施1次,连喷3次。二是喷施叶面肥。生育中后期每亩叶面喷施2%~3%的尿素水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0~40公斤,可与杀菌剂同时喷施,连喷2~3次,防止叶片衰老。(4)适当晚收。可适当延迟到10月上中旬,待日平均气温降低到12℃时再收获,最晚霜降前收完。收获后及时晾晒,尽快将荚果水分含量降低到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