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在各马铃薯种植区都有分布。块茎发病导致马铃薯的食用品质降低。田间症状: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块茎等也可被侵染。植株下部较老叶片首先发病,病害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叶片发病后,产生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特征的病斑。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严重发病的叶片干枯脱落,植株变褐死亡,田间一片枯黄。块茎染病后产生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可达2cm;病斑边缘分明,微凹陷,边缘略突起,有的老病斑表面出现裂纹。病斑下部的薯肉组织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
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二年以上的轮作。
2、选种无病种薯。
3、药剂防治配方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配方。防治早疫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25%嘧菌酯悬浮剂与代森锰锌混施防效好;25%嘧菌酯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等药剂分期交替用药,兼防早疫病和晚疫病;保护性药剂在发病前使用。另外,在病害防治上提倡科学合理用药,片面认为药量越大防效越好,只能是病害越防越重,得不偿失。
施药时期:早疫病发生初期,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每公顷加入益护225克+酿造醋1.5升混合喷雾,可以起到健身防病、促熟、增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