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常见细菌性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9-01-01 20:42

一、主要表现、危害症状及发生部位

1.主要表现

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侵害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致。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菌侵害维管束所致,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

2.危害症状及发生部位

斑点:主要发生在叶片、果实和嫩枝上。坏死性斑点或叶枯,有的产生穿孔,叶斑呈多角形并有黄色晕环,潮湿时有溢脓。

腐烂:植株幼嫩、多汁的组织被侵染后通常表现为腐烂,并有臭味的脓液产生。

枯萎:细菌侵入植物的维管束后,在导管内扩展破坏了输导组织,可引起植株的枯萎(青枯)。

畸形:细菌侵入后在枝条或根部引起局部组织的过度增生形成肿瘤、或是新枝新根丛生、或枝条带化。

二、主要种类

1.青枯病:青枯病又称细菌性萎蔫病,是温暖地区马铃薯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Ph值6.6的酸性土壤最适宜发病,一般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初期萎蔫表现在植株的一部分,首先影响叶片的一边或一个分枝,另一半生长正常。轻微变黄随之枯萎。如果将茎横切面放入静止的装有净水的玻璃杯中,有乳白色的液体溢出。当土壤黏性大时,细菌黏液可以渗透至芽眼。切开块茎(感病)会有灰白色的液体从维管束分泌出来。

2.环腐病

环腐病又称黄眼圈,属棒状杆菌,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不长,是一种危害输导组织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是通过种薯带菌传播,严重感病的薯块不能发芽,轻病株出苗后,植株瘦小,长势缓慢,叶片产生淡黄色斑纹,变褐,叶缘卷曲枯焦,叶柄下垂,植株由下向上逐渐萎蔫枯死,枯死后叶片不脱落;茎和块茎横切出现棕色维管束环,用手压有乳黄色菌脓流出,重病薯表面稍有龟裂,后期维管束变黑褐色,生成环状空洞,与青枯病区别是芽眼周围不出现脓状渗出物。

3.黑胫病

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危害严重。湿度大时,可在植株任何生长发育阶段发病。从发软的、腐烂的母薯沿茎秆向上扩展,形成黑色黏性病斑,叶片变黄、卷曲,植株矮小,下部叶片萎蔫,茎基部变黑腐烂,甚至枯萎死亡。

二、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抗病品种。防止病烂薯混入肥料,增施磷、钾肥,花期结合防病亩喷施磷酸二氢钾80-100克,增强植株抗病性。清除田间杂草,锄草中耕培土尽量不伤及根部,减少根系伤口感病,如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销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低洼地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

(1)青枯病: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每株灌药液0.25千克效果较好。

(2)环腐病: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或0.5%漂白粉溶液或75%酒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

(3)黑胫病: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或用敌克松500克或病克净400倍液拌种,或叶面喷施0.1%硫酸铜溶液,都能有效减轻黑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