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干旱会不会有病害发生?

发布日期:2021-02-10 14:43

今年小麦干旱会不会有病害发生。

面对今年小麦的生长情况,植物病害研究专家陈怀谷研究员说,今年小麦播种后,大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小麦一般不易发生病害。

小麦出现叶片发黄等症状,与土壤缺水干旱有很大关系,但也不排除部分田块的小麦受病菌侵害造成叶片发黄。上述田块的麦苗假茎基部发黄、腐烂,导致叶片发黄,很可能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种子带菌率高,赤霉病菌侵染麦苗会造成假茎基部腐烂、叶片发黄等症状。

那么为什么病菌只侵染小麦假茎基部,而不侵染根系和地上部呢。

陈怀谷解释说,小麦赤霉病病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刀菌,它属于好气菌,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活动和繁殖,因此大量镰刀菌集中在近地表处,对麦苗基部造成危害。近期天气干旱,导致小麦植株抗病能力减弱,易被镰刀菌侵染,病菌侵入植株基部引起发病。病菌不侵染麦苗根系,主要是因为小麦根系周围土壤中的氧气含量较低,不利于病菌生活和繁殖,病菌数量少。镰刀菌喜高温高湿环境,近期天气干旱,空气湿度低,不利于病菌侵染麦苗叶片。但在灌水抗旱的田块,因土壤湿度大,病菌容易侵染。

对上述发病的小麦喷施苯甲·丙环唑、咪鲜·甲硫灵、多·酮等广谱性杀菌剂,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田间病株率大幅度增加。

小麦病害发生规律总结

1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规律

小麦根腐病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潮湿时发生重;幼苗受冻病情加重。成株期叶部发病与气候、寄主生育状态及叶龄有关。麦田缺氧植株早衰,抗病力下降,发病重;叶片龄期愈长,抗病力愈低,小麦抽穗后出现高温、多雨的潮湿气候,病害发生程度明显加重。各别地区春小麦区小麦抽穗后正进入雨季,雨湿条件对根腐病发生发展十分有利,因而成为这一地区小麦的主要病害,华北、西北麦区由于湿度低、为害轻。根腐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板结,播种时覆土过厚,春麦区播种过迟,冬麦区播种过早以及小麦连作和种子带菌等因素均可促进苗腐发生。成株期叶片发病的空间分布呈S曲线型,初期病情增长缓慢,中期发展迅速,后期平稳。叶部病情与病菌密度、气象条件和寄主抗性密切相关。小麦生育前期温、湿度低,菌源量小,发病轻,抽穗前叶片抗性较强,病情增长速度缓慢,抽穗后抗性下降,温、湿度升高,经多次再侵染后菌源量增多,病情迅速增长,乳熟期后,增长速度减慢。

2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

小麦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冬前发病期小麦中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左右。越冬期外层病叶枯死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带菌越冬,并成为翌春早期发病重要侵染源。横赂扩展期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时病情指数多为1或2。严重度增长期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猛增,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病情指数升级。枯白穗发生期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高度、病叶鞘位及受害茎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厅白穗。发病适温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寸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冬小麦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发病重。

3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

在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在中国北部、东北部麦区,病菌能在麦株残体、带病种子和其它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红蓼等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子囊壳越冬。在北方冬麦区则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夏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赤霉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雨水作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