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小麦苗情施冬前肥水

发布日期:2017-05-18 14:17

小麦冬前肥水管理主要是协调植株生长,促进麦苗分蘖和培育壮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稳产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苗情诊断

冬前苗情诊断方法主要是“三查两看”,即查基础地力、查墒情、查气候,掌握环境对冬麦生长的影响;看株相和看群体,观察麦苗具体长势。通过苗情诊断,对生长进行综合评价,找到影响因素,并对今后可能的灾害性天气对幼苗影响做出结论,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苗期管理

重点是培育壮苗,壮苗表现为分蘖粗壮,叶片挺而不拔,叶色浓绿,根多,根部附着的土粒也多。常见的问题苗有两种:一是弱苗;二是旺苗,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

1.弱苗的管理。弱苗表现为植株瘦小、分蘖少、叶片窄小,叶色异常。弱苗冬前制造和储备的养分不足,不利于安全越冬,返青后也难于健壮生长。

弱苗的主要成因和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1)干旱容易形成“缩脖苗”,主要表现为:幼苗基部叶尖干黄,上部叶色灰绿,分蘖和次生根少或不能发生;植株生长缓慢,心叶迟迟不长,呈现“缩脖”现象,严重时基部叶片枯黄干死,植株停止生长。“缩脖”症状出现时,应及早浇好分蘖盘根水,同时采取镇压保墒。

(2)土壤潮湿板结、空气流通差、根系弱、麦叶黄短、分蘖少;新根出生慢,老根变锈色。可采取清垄中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发育。

(3)底肥少、地力薄易出现“黄瘦苗”。麦苗根系发育不良、瘦弱、叶片薄而细长、低位蘖往往不能发生。缺氮叶色较淡,下部叶发黄;缺磷叶尖发紫、无光泽。对肥料不足的“黄瘦苗”,要结合浇水,及时追施氮肥磷肥。

(4)施肥不当出现烧苗。叶片或叶尖发黄,长势减弱,分蘖减少甚至不能发生,麦苗根尖发锈或根尖膨大,呈鸡爪状;就全田苗情来看,黄苗无规律的点片发生。发生的原因是:施用种肥过多,品种使用不当,尤其是过量施用尿素、碳酸氢铵;或磷肥质量差、酸度大;或过多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对“肥烧苗”补救措施是立即浇水,浇水后及时划锄。

此外,还有因晚播形成的弱苗,主要是因为积温不足,苗小根少,肥水消耗少,冬前一般不宜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

2、旺苗的管理。冬前小麦旺苗多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偏早,播量偏大、肥力偏高形成的。

主要成因和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1)肥力基础较高,墒情适宜,加之播种偏早,麦苗生长势强,分蘖多,速度快,冬前总茎数常可达到百万以上。若遇暖冬,年后继续旺长,遇冷冬则冻害严重。对这类麦田要及早采取措施,设法控制其生长速度。办法是深中耕断根,一般深锄10厘米左右。断根后,暂时减少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缓生长速度,在恢复和重新发根过程中,使根系向下伸展。

(2)底肥施用偏多,播种偏早而形成的旺苗。这种旺苗一般是假旺苗,到越冬前或越冬后就会逐渐衰退成弱苗,对此应进行疏苗并适当镇压或深锄,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旺长,增加养分积累并于浇冻水时追施适量化肥(一般亩施5-7公斤尿素),年后即可转为壮苗。

(3)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而造成旺苗。苗子蹿高徒长,根系发育不良,一般不宜深中耕,有旺长现象的麦田,结合深中耕,可用石磙碾压,以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旺转壮。但下湿地和盐碱地不宜碾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和返碱。

浇好越冬水

越冬水能减轻、防止小麦冻害危害,并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还可以塌实土壤,消灭越冬害虫。麦田越冬水灌溉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地面积水,结成冰层使麦苗窒息而死。浇冬水在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5℃时结束。夜冻昼化时正好。过早,因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及时下渗,麦苗在冰层下易死亡。浇后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对于基肥不足、地力较差的脱肥苗,结合冬灌补充尿素5-8公斤,利于冬前麦苗转壮,同时兼具冬肥春用,有利返青后麦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