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水稻三大病害即将爆发,紧急扩散

发布日期:2021-01-16 10:42

近期全国高温多雨,水稻大面积受灾,记者随机采访了各地的“金草帽”农技专家了解到,2016年前期水稻生长期间低温、寡照,7月份持续3天3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如今又来了一场雨水,已具备爆发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水稻病害的条件。小编特此整理了三大病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广大水稻种植户们互相转达,尽早防治。

稻飞虱

灰飞虱比较耐低温,而不耐高温,能够在当地越冬,为当地虫源,一年发生4~5代,在田间有两个为害高峰,一个是5月底-7月中旬以前的水稻插秧至拔节孕穗前,另一个是水稻抽穗至灌浆初期。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同为迁飞性的害虫,发生受气候影响大,主要看副热带高压北台(时间和滞留)情况。一般迁入在7月中下旬,危害在八月上旬、中旬。只要南方前期降雨大,后期干旱,常是北方稻区这两种稻飞虱大发生的前兆。

褐飞虱:迁入的时间比较晚,一般是在9月上、中旬迁入,9月中、下旬形成为害,褐飞虱不常发生。

防治办法

1、防治灰飞虱推荐药剂:

(1)快速抑制取食且杀虫快的:吡蚜酮(低毒)

(2)快速致死的:

药效长的:烯啶虫胺、醚菊酯(低毒)

药效短的:敌敌畏、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等。(毒性高)

药效慢、只杀若虫、长效的:噻嗪酮(低毒)

2、防治白背飞虱、褐飞虱推荐药剂:

吡蚜酮、烯啶虫胺、醚菊酯、扑虱灵、敌敌畏、吡虫啉、啶虫咪、阿克泰等。为提高防效和速度,毒死蜱与吡蚜酮等正常药量下混用,要求多兑水,尽可能使药液流到下部。

稻瘟病

叶瘟:病斑有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田间常见的为慢性型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一般呈梭形,两端尖,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两端有褐色的延长线,整个病斑形状象“牛的眼睛”一样;急性型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正背面都密生灰色的霉层,如果田间出现这种病斑,将是稻瘟病流行的征兆。

穗颈瘟:先在穗颈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随后围绕穗颈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在颖壳上形成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快。

防治办法:

将稻瘟灵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发病前期:将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等,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3天用药2次。发病中后期:按稻瘟灵+大蒜油15毫升,对水15千克稀释喷雾,隔3天1次,连用2~3次。

稻曲病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防治办法:

1、预防:在稻曲病常发期,将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防治:使用奥-力克稻瘟康5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等,进行全株喷雾,3天用药2次。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氟硅唑咪鲜胺加嘧啶核苷类素农用素120防治,或用2%福尔马林或0.5%硫酸铜浸种3-5小时。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剂150-200g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667m2用14%络氨铜水剂250g稻丰灵200g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g,对水50L喷洒。用50%DT可湿性粉剂100-150g,对水60-75L。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60-75g。以水稻抽穗前7~10天为宜。每亩用12.5%纹霉清水剂400~500毫升;或12.5%克纹霉水剂300~450毫升;或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毫升,兑水37.5千克喷雾。杀菌农药可减至每亩300毫升,兑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