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2019-08-23 01:14

一、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症状及危害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叫水稻细条病、水稻条斑病,水稻发病后,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25%,严重时可达40%~60%。

在水稻幼苗期发病就可以看到症状,叶片上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透明的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细条斑,其上生有许多露珠状蜜黄色菌脓。病斑可以在叶片的任何部位发生,严重时,许多条斑还可以连接或合并起来,成为大块枯死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仔细观察时,仍可看到典型的条斑症状。即使在干燥的情况下,病斑上也可以看到较多蜜黄色菌脓。菌脓色深是多,不易脱落。病斑边缘不呈波纹状弯曲,对光检视,仍有许多透明的小条斑,病斑可在全生育期任何部位发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严重时,水稻叶片卷曲,稻株矮缩。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叶脉对病菌扩展有阻挡作用,故在病部形成条斑。病斑上溢出的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生长适温为28~30℃。

1、一般粳稻较籼稻、糯稻抗病;常规稻较杂交稻抗病;小叶型品种较大叶型品种抗病;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较叶片宽而平展的品种抗病。一般苗期较感病,成株期较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抗病性表现也有很大差异。

2、在气温25~28℃、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最适合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展。台风、暴雨或洪涝侵袭,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传播,易引起病害流行。

3、稻田氮肥、磷肥、钾肥施用比例不当,或偏施、迟施氮肥均易发病。病田水串灌、漫灌或长期灌水、失水、干旱也有利于病害的扩展和蔓延。

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法

1、不从病区调种,病区应严重控制带菌种子外调,防止病种传播。

2、为了防止稻种带病,在播种前必须经过强氯精300~400倍液浸种24小时处理。强氯精不仅起预防细菌条斑病的作用,还显著减轻和推迟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或用叶青双、或新植霉素处理稻种也有一定效果。

3、病害常发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晚稻收获后,把收割后的稻草、田边杂草集中进行烧毁,消灭病菌。

4、水稻条斑病防治的关键是无病先防。在水稻移栽期(插秧后20天左右)、孕穗末期(孕穗至抽穗前,和齐穗以后)和台风暴雨后,及时检查防治,遇到暴风雨要及时用药防治,药剂可用:新植霉素3000倍液,或3%金霉素100~500倍液喷雾,或强氯精、或消菌灵。

5、在水稻生长季节要防止灌溉水传病,一般掌握前期浅水勤灌,分蘖末期适当晒田。无论秧田或本田,后期都要避免串灌,注意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